文档详情

金属的焊接成形课件.ppt

发布:2017-08-28约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属工艺学 影响材料焊接性的主要因素: ① 母材化学成分与组织状态; ② 焊接方法及工艺; ③ 施工环境; ④ 结构复杂程度及刚性。 评定不同材料的焊接性,必须在相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进行,才具有可比性。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接头形式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坡口形式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第四节 焊接结构工艺性---结构设计 七、激光焊 八、电阻焊-----点焊 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用两柱状电极压紧工件→通电→接触面发生点状熔化(熔核)→断电,在压力下完成一个焊点的结晶过程。多用于薄板的非密封性连接。 八、电阻焊 八、电阻焊-----点焊 八、电阻焊-----缝焊 用滚轮电极滚压工件,配合断续通电,相邻的焊点互相重叠,而形成连续致密焊缝。多用于焊接有密封性要求的薄壁结构(δ≤3mm)。 八、电阻焊-----缝焊 八、电阻焊-----对焊 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使其端面紧密接触,利用强电流通过接头时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八、电阻焊-----对焊 八、电阻焊-----对焊 九、摩擦焊 摩擦焊是利用焊件接触面的强烈摩擦产生的热量,将焊件连接面快速加热到塑性状态,并在压力下形成接头的热压焊方法 九、摩擦焊 九、摩擦焊 十、钎焊 钎焊是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作焊料,将焊件加热到高于焊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使焊料填充接头间隙,与母材产生相互扩散,冷却后实现焊件连接的方法。 常用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第三节 材料的焊接性---基本概念 焊接性的概念 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材料的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材料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它包含两种基本性能: ① 接头的接合性:对产生焊接缺陷(如气孔、裂缝等)的敏感性。 ② 接头的使用性能:如机械性能、耐热、耐腐蚀、抗疲劳等性能与母材性能的差异程度。接头的性能愈接近母材性能愈好。 第三节 材料的焊接性---影响因素 碳当量(CE):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对焊接性的影响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作为评定钢材焊接性的一种参考指标。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用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碳当量(CE)计算公式: 第三节 材料的焊接性---评价方式 ① CE<0.4% 焊接性良好 ② CE=0.4%~0.6% 焊接性较差 ③ CE>0.6% 焊接性差 第三节 材料的焊接性---材料焊接 1.碳钢的焊接 低碳钢:塑性好,焊接应力小,焊后不易于变形和开裂,可适于各种焊接方法,焊接性良好。 中碳钢:产生淬硬组织和开裂的倾向较为明显。 高碳钢:焊接性教中碳钢更差。 2.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3.不锈钢和耐蚀钢的焊接 4.有色合金的焊接 第三节 材料的焊接性---选材原则 1.焊接方法的选择: 依据材料的焊接性、焊件的结构形式、焊接位置、壁厚、生产批量等 2.焊接材料的选择 结构钢:强度级别低的,按等强匹配原则 强度级别高的,按低强匹配原则 合金钢:一般按化学成分选材 异种钢:选用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等 3.辅助工艺的可行性:预热、缓冷 1) 对接接头 2) 搭接接头 3) 角接接头 4) T型接头 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将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称为坡口。 开坡口的目的: 保证焊透 坡口形式:I形、X形、带钝边U形、V形、 单边V形、K形、J形等 1、尽量平焊 焊缝的空间位置 2.尽量减少焊缝数量 45° ≥15mm 3.焊接位置应便于操作 4.避免密集和交叉的焊缝 第二章 常用焊接方法 一、焊条电弧焊 二、埋弧焊 三、气体保护焊 四、电渣焊 五、等离子弧焊 六、电子束焊 七、激光焊 八、电阻焊 九、摩擦焊 十、钎焊 一、焊条电弧焊 一、焊条电弧焊 1、焊条电弧焊 2、焊条 电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 ① 焊芯作用:传导电流;熔化后成为焊缝填充成分。 ② 焊芯材料:H08、H08A (严格限制C、S、P杂质含 量,如H08A中,C≤0.10%、S≤0.03%,P≤0.03%)。 ③ 规格(焊条直径) :1.6、2.0、2.5、3.2、4.0、5.0mm等,长度为200~450m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