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药物治疗.ppt
痛风的药物治疗(一)抑制炎症反应药作用特点:各种NSAIDs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酶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用法用量:双氯芬酸:50mg,每天2~3次,75~150mg/d。布洛芬:0.3g,每日2次。美洛昔康:7.5~15mg/d,分1~2次服用。塞来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200mg,每天1~2次。依托考昔(选择性COX-2抑制剂):120mg,每天1次。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第28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一)抑制炎症反应药注意事项:⑴疗程要短,用量不宜过大,从小剂量开始使用;⑵注意服法,口服药可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⑶有过敏反应、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胃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炎症性肠病和严重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第29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一)抑制炎症反应药作用特点:上述药常规治疗无效或因严重不良反应不能使用秋水仙碱和NSAIDs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短程治疗。该类药的特点是起效快、缓解率高,但容易出现症状的“反跳”现象,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用法用量:泼尼松口服0.5~1mg/(kg·d),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ACTH25U静脉滴注或40~80U肌内注射,可同时口服秋水仙碱1~2mg/d,防止停药后“反跳”现象。3.糖皮质激素第30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oxidaseinhibitors,XOI):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后者能使次黄嘌呤转为黄嘌呤,再使黄嘌呤转变成尿酸),使尿酸生成减少。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血尿酸尿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第31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适应证:①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的治疗,控制急性痛风发作时,须同时应用秋水仙碱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②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痛风症状的尿酸性肾病:③用于反复发作性尿酸结石患者:④用于预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在化疗或放疗后继发的组织内尿酸盐沉积、肾结石等。用法用量:①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日2~3次。小剂量起始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烧灼感,也可以规避严重的别嘌呤醇相关的超敏反应。2~3周后增至每日200~400mg,分2~3次服用;严重痛风者每日可用至600mg。维持量成人每次100~200mg,每日2~3次。1.别嘌呤醇(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第32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用法用量:②肾功能下降时,如Ccr60ml/min,别嘌呤醇应减量,推荐剂量为50~100mg/d,Ccr15ml/min禁用。注意事项:别嘌呤醇的严重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相关,当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能够使血尿酸达标时,尽量不增加剂量。不良反应:对别嘌呤醇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密切监测别嘌呤醇的超敏反应,主要发生在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1.别嘌呤醇(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与HLA-B*5801密切相关第33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适应证: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用法用量:①非布司他片的口服推荐剂量为40mg或80mg,每日1次。推荐非布司他片的起始剂量为40mg,每日1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mg/dl(约360μmol/L),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1次。②给药时,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③轻、中度肾功能不全(Ccr30~89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2.非布司他(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第34页,共4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痛风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