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汇报材(新)料.doc

发布:2018-04-10约6.84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汇 报 材 料 凤城市刘家河中学 2016年9月1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下面将我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刘家河中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38668平方米,生均占地74平方米;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3.7平方米;学校建有塑胶操场12000平方米,生均23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20人;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36人,学历达标率90%。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体、音、美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心理辅导室,安防监控室等专用教室,建设完整,设备齐全。普通教室12间,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设备和多媒体投影仪,实现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图书室藏书21500册,生均41.3册,种类齐全,能够满足师生阅读的需求。 学校布局合理,有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30%。闻花香阵阵,沁人心脾;听书声朗朗,悦耳动人。刘家河中学的确是一处育人佳地。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安全第一 、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依靠改革创新,加强学校管理,使学校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丹东市文明单位”、“丹东市绿色学校”、“丹东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 “辽宁省控辍保学先进单位”、“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凤城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做经验介绍。2012和2014年凤城市教育系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都在我校召开。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二、义务教育匀衡发展建设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工作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的工作目标,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认真的自查、整改,确保了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实施,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政府加大投入,学校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几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学校也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的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政府投入420万元新建3500平方米的教学楼,2013年政府投入600万元,新建3120平方米的师生食宿楼。2014年政府投入550万元,新建12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学校自筹资金120万元实施校园环境建设。 2、完善专用教室,增添设备仪器 2013年以来,学校自筹资金40万元新建、扩建、改建各个专用教室,现在各专用教室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市政府投入39万元,增添理、化、生、体、音、美、综合实践室、心理健康教育室等各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增添图书10000多册。现在,教学设备仪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 三年来,市政府投入56万元增添现代教育技术设备。2015年,市政府投入10万元,为学校新建云终端计算机室一座,达到了每100学生有16台计算机的目标;投入37万元,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投影仪,现已实现了“班班通”;同时,为学校的音乐、美术、多功能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2016年,政府投入9万元,为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自筹资金5万元为其它专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自筹资金2万元改建语音室。从而实现了粉笔时代向数字智能时代的跨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学校管理,建设和谐奋进校园 1、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落实三级课程;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肃工作纪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实现了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2、学校管理科学、民主、高效 管理是生命,管理出效益。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达标”的超常规发展思路,狠抓过程管理。制订了《刘家河中学学校章程》,并规划出《2015-2018年学校发展规划》,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民主、科学、高效。 学校在注重管理的人性化、民主化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机制。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