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冷机房的设计.ppt

发布:2019-06-04约1.98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1 了解机房设计任务 1、空调用冷冻站:总制冷量,冷水机组, 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 机房设计 2、冷藏库制冷系统:冷藏容量,冻结能力, 制冷压缩机及设备, 机房设计,库房设计 8.2 收集原始资料 8.3 确定系统总制冷量 8.4 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8.5 直接供冷系统设计 选压缩机及其配套电机 选配冷凝器和蒸发器 制冷剂管路设计 制冷剂管路设计 选配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8.6 间接供冷系统设计 8.6 间接供冷系统设计 8.6 间接供冷系统设计 8.6 间接供冷系统设计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的布置 8.7 工程制图 本章总目录 总目录 * 1、冷负荷资料:来源随制冷工艺的不同而异,如空调用冷冻站,其 冷负荷由空调计算提供。同时要了解用户要求的供 冷方式(直接、间接)。 2、水质资料:冷却水水源的水质资料:浑浊度、含铁量、PH值、水 温、供水情况等。 3、气象资料:最高、最低温度,大气压力、大气相对湿度等。 4、地质资料:通常由土建专业提供。 5、设备资料:各种设备的主要性能、技术规格、技术参数、设备外 形图、安装图、出厂价格等。 6、主要材料资料:保温材料、各种管材的技术性能、规格、价格等。 7、工厂发展规划资料 考虑: 用户实际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损失量 A为冷损失附加系数: 直接供冷 A=5%~7% 间接供冷 A=7%~15% 一般根据系统总制冷量、冷冻水量、水温及使用条件确定。 1.?制冷剂的确定 Q0>350kw,间接供冷或对卫生、安全无特殊要求时:宜用氨; Q0<350kw,对卫生安全有特殊要求或直接供冷:宜用氟利昂。 2.?系统形式的确定 采用多台压缩机时,采用并联系统还是单机台系统。 一般制冷量较大,连续供冷时间长,自动化要求较高的系统应采 用多机组并联。 3.?供冷方式: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直接供冷:冷藏库 间接供冷:大中型机制空调用制冷系统 1.??冷凝温度:由冷却介质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2.??蒸发温度:由冷却对象的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3.??过冷温度:比冷凝温度低3~5℃; 4.??吸气温度:氨系统:过热度5~10℃; 氟系统:吸气温度<15℃; 5. 工况确定后,即可绘制压焓图,进行循环热力计算,为选 设备提供原始数据。 设计工况: 1. 选择原则:压缩机型式、台数、压缩级数的选择 大中型冷冻站:一般离心式或螺杆式 中小型冷冻站:一般活塞式 2. 压缩机制冷量计算——选配压缩机:(三种方法) ①? 由理论输气量计算 ②? 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 ③? 由压缩机特性曲线确定 3. 压缩机轴功率的计算——得出电机功率再选配电机 1. 选择类型 2. 计算冷凝器、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后应加 上10%~15%的裕度,确定冷凝器、蒸发器 型号 3. 计算换热介质(冷却水、冷冻水)用量,设 计水系统 1. 根据负荷及设计参数计算制冷剂的流量 2. 布置设备和管路 3.制冷剂管道管径设计 考虑经济、压力降和回油问题等;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压力降不宜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1℃或冷凝温度升高 1℃;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径应保证顺利回油。 4.管径和管道阻力计算 1.?油分离器 2.?贮液器 3.?集油器 4.?空气分离器 5.?紧急泄氨器 6.?过滤器和干燥器 7.?回热器 1.?空调冷冻水:出水温度7℃,回水温度12℃ 2.?空调冷却水:出水温度32℃,回水温度37℃ 设计工况: 1.?单机名义制冷量大于1758KW,离心式; 2.单机名义制冷量1450~1758KW,螺杆式和离心式; 3.单机名义制冷量700~1450KW,螺杆式; 4.单机名义制冷量116~700KW,螺杆式或往复式; 5.单机名义制冷量小于116KW,往复式或涡旋式; 机组类型的选择: 1.?通常2~4台同型号的制冷机 当Q大于等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 当Q小于528KW时,可用一台多机头机组; 机组数量的选择: 1.?冷冻水系统 2.冷却水系统 3.补水系统 水系统的设计: 本章总目录 总目录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