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4_T 4310-2022 茶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22约3.1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CCSB6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310—2022

茶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fPeonyfortea

2022-10-26发布2022-11-26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4/T431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瑞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瑞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池区林业局、池州市林业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习海、马志明、赵宏、许惠、程馨、王自胜、洪艳丽、张立青、万钧、方健、刘旭林、胡徐文。

DB34/T4310—2022

1

茶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用牡丹[peonyfortea]的品种、苗木、栽培地、栽植、栽后管理、平茬整形、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茶用牡丹的人工栽培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NY/T525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茶用牡丹peonyfortea

以收获牡丹的花为主要培育目标,按照烘干工艺加工成茶饮品。

4品种选择

宜选择‘凤丹’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Fengdan’)。

5苗木

5.1苗木规格

选用1~2年生Ⅰ级、Ⅱ级裸根实生苗或容器苗造林,苗木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苗木质量指标

苗木种类

苗龄

Ⅰ级苗

II级苗

综合控制条件

苗高

(cm)

地径

(cm)

苗高

(cm)

地径

(cm)

裸根实生苗

1-0

≥15

≥0.5

10~15

0.3~0.5

2-0

≥20

≥1.0

15~20

0.6~1.0

2

DB34/T4310—2022

苗木种类

苗龄

Ⅰ级苗

II级苗

综合控制条件

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斑,充分木质化;根系完整。

苗高

(cm)

地径

(cm)

苗高

(cm)

地径

(cm)

容器苗

1-0

≥12

≥0.4

5.2苗木处理

5.2.1根系消毒

裸根实生苗栽植前,将根系用50%福美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泡5min~10min。

5.2.2根系整理

裸根苗,短截过长主根和侧根,修剪受伤的根系、畸形的偏根;容器苗修剪长出容器外的根系。

6栽植地选择

6.1地形

选择地势高燥向阳、坡度25°、排水、灌溉良好的地块。

6.2土壤

宜选用沙质壤土,土层厚度40cm以上、土壤疏松透气,pH值6.5~8.0。质量按照GB15618的规定执行。

6.3水质

栽植地灌溉用水水质应按照GB5084的规定执行。

6.4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按照GB3095的规定执行。

6.5交通

交通方便,农用车辆能直达栽植地。

7整地挖穴

7.1时间

栽植前一个月进行。

7.2方法

坡度15°平缓地块采用全垦;坡度≥15°根据立地状况采用穴状或沿等高线带状整地。

7.3水土保持

DB34/T4310—2022

3

将征地清除的杂灌(草)和采伐剩余物进行带状堆积,保留山顶、山脚的原生植被带以保持水土,原生植被带宽度10m~15m。

7.4挖穴

穴径30cm、深度30cm。栽植行须沿等高线走向,选择种植穴配置方式包括:

a)坡度15°地块采用正方形配置和长方形配置;

b)坡度≥15°地块采用品字形配置方式。

8栽植

8.1密度

株行距40cm×80cm或50cm×80cm,栽植密度以1700株~2000株/667㎡为宜。

8.2基肥

8.2.1时间

栽植前进行。

8.2.2种类

有机肥和复合肥。有机肥按NY/T52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