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碳供应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docx

发布:2025-03-19约6.2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碳供应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2\h\u15720低碳供应链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14071.1绿色发展与低碳供应链 1

254171.2碳排放研究 2

152881.3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路径分析 3

248331.4研究现状评述 3

14361参考文献 3

1.1绿色发展与低碳供应链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需要开展绿色发展模式。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全球气候新秩序的起点,如何实现合作调节、控制并最终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国未来几十年的重要工作。HaoLetal.研究了绿色增长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绿色增长的线性项和非线性项减少了CO2的排放REF_Re\r\h[6]。胡鞍钢等对绿色发展的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以及发展战略展开系统性分析REF_Re\r\h[7]。程宇航提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绿色低碳发展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思路REF_Re\r\h[8]。

碳足迹也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一项重要评估工具。碳足迹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清单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其中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碳足迹核算能将部门间复杂的经济关系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实物关系REF_Re\r\h[9]。但现有碳足迹研究主要围绕生命周期评价展开,如童庆蒙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国际碳足迹核算REF_Re\r\h[10],使用投入产出分析不同尺度碳足迹的文献较少。

全球贸易角度下为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要发展低碳供应链。李媛等提出把CO2作为一种外部约束纳入供应链运营中,在整条供应链上分析CO2排放、运营策略、供应链管理及产品和工艺技术REF_Re\r\h[11]。曹细玉等通过对供应链模型的求解,得到了碳税和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下的最优碳减排量和最优订货量REF_Re\r\h[12]。李维安等提出供应链治理是有别于公司治理的新型治理对象,是环境演化和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并建立起一套了规范的供应链治理分析逻辑框架REF_Re\r\h[13]。宋华等通过综合五大领域有关全球供应链的研究,构建了全球供应链模型REF_Re\r\h[14]。

供应链中低碳技术的选择是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的重点。Xiaetal.发现碳交易也影响了制造商的低碳行为,碳交易可能会提高普通产品的单位零售价格,但制造商在仅生产低碳产品的生产模式下碳交易将促进低碳产品的销量REF_Re\r\h[15]。骆瑞玲等研究了供应链合作对低碳技术投资的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渠道共同决策碳减排水平时,碳减排效果明显优于分散决策情形REF_Re\r\h[16]。刘名武等证明将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排放同时纳入碳交易有利于激励供应商减排REF_Re\r\h[17]。

1.2碳排放研究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带来的国家间碳排放转移也成为研究碳排放的重要内容。张文城和彭水军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消费侧资源环境负荷普遍高于其生产侧,而发展中国家恰好相反,存在突出的“南北资源环境负荷转移”问题REF_Re\r\h[18]。Pengetal.研究1995-2007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空气污染物转移,发现2007年发展中国家14%-30%的污染物排放由发达国家需求引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很大的“污染赤字”REF_Re\r\h[19]。

还有部分学者针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碳转移展开研究。如张友国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国贸易含碳量变化以六大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发现贸易含碳量的迅速增加是由贸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降低部门能源强度可以抑制含碳量的增加REF_Re\r\h[20]。赵玉焕,王淞和李洁超分别对中日贸易和中美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成员国的投入产出的技术异质性假定,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REF_Re\r\h[21]-REF_Re\r\h[22]。

对中国国内的碳排放研究通过消费和省间贸易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叶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差异,提出应当引导居民消费向低碳拉动部门转移REF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