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401)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教学、科研和疾病防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从事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教学、科研和疾病防制工作。
3.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 研究方向
1.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预防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2.传染病流行病学
研究各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流行因素、预防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3.分子流行病学
从基因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对策和措施。
4.伤害流行病学
应用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伤害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与措施。
5.医学统计预测
重点研究医学预测模型、精度分析和预测支持系统。
将数理统计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有机结合,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口学等医学科学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病因学分析;(2)医学统计预测;(3)综合评价;(4)人口控制、老年疾病预防与控制及健康保健措施。
6. 空间流行病学和空间遗传学
遵循地理流行病学和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 将地质统计学、景观遗传学、空间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和混沌分形理论等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研究空间流行病学和空间遗传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7. 老年病流行病学研究。
将老年医学与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老年疾病预防与控制及其健康保健措施。
8.循证医学
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进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学以及临床经济评价的研究。
9.生命质量
探讨慢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10、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
利用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探寻适宜方法与措施,以便高效预防与控制肺结核的。
三 、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完成硕士论文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
四、 应修满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1学分,选修不少于9学分。
五 、课程设置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前沿讲座2学分。
⑴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有基本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前沿讲座由教师和硕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小型讲座、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
⑵基本要求和考核方式:每位硕士生参与讲座不少于5次。每位硕士生主讲不少于2次,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要求硕士生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前沿问题写出综述,并以此为主讲内容。指导小组教师共同评判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打分。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2.选修课
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其中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3.补修课
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需补修本科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学分。
六 、中期筛选
第四学期初对硕士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科研能力及健康状况。具体考核方法按研究生院有关文件执行。
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阶段,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硕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要求硕士生完成硕士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不含选题和开题时间)。选题和开题工作应于在第3学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得到指导小组的认可。
课题在研期间,硕士生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获得详实的数据、应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做出科学的结论。
要求硕士论文格式规范、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行文流畅。
论文答辩前,应在校人事处确认的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公开出版或出版社清样为准,硕士生为第一作者,且作者第一单位为山东大学,不包括增刊)。
八 、实践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适量讲授专业课的实验课和公共课的大课。
附:需阅读的主要书目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Foundation of Epidemiology (third edition)》 David E. Lilienfeld
《A Dictionary of Epidemi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