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成果展示——制作书签超链接》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docx
《18成果展示——制作书签超链接》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成果展示——制作书签超链接》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在Word文档中制作书签超链接的方法。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完成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学习书签超链接的制作,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超链接的逻辑关系,培养其逻辑分析和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文字输入、格式设置、页面排版等。此外,他们还接触过超链接的概念,但对书签超链接的具体制作方法可能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可能对复杂操作步骤理解不够深入。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动手实践,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制作书签超链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书签与超链接的关系、掌握书签的创建和编辑方法、以及在文档中正确插入超链接。此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界面不熟悉、操作失误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材,包括相关的电子文档和操作指南。
2.辅助材料:准备Word操作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演示制作书签超链接的视频教程,以辅助学生理解和操作。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但需准备多台电脑,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在操作台区域布置好电脑,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大家还记得吗?
2.学生回答:记得,老师。
3.老师总结: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书签超链接,让我们的文档更加方便阅读。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书签超链接的概念:书签超链接是一种在文档中添加的超链接,可以快速跳转到文档中的指定位置。
2.老师演示如何创建书签:打开Word文档,点击“插入”菜单,选择“书签”,输入书签名称,点击“添加”。
3.老师演示如何创建超链接:选中要创建超链接的文本,点击“插入”菜单,选择“超链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书签”,找到刚才创建的书签,点击“确定”。
4.老师强调书签与超链接的区别:书签是标记文档中特定位置的符号,而超链接是连接到其他位置或资源的链接。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布置练习任务:请同学们在Word文档中创建两个书签,并分别创建指向这两个书签的超链接。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四、问题解答
1.老师提问: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2.学生提问:老师,如何创建多个书签?
3.老师解答:创建多个书签的方法与创建单个书签相同,只需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五、拓展延伸
1.老师提问:同学们,除了在文档中添加书签超链接,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快速跳转到指定位置吗?
2.学生回答:可以使用导航窗格。
3.老师总结:是的,使用导航窗格也可以快速跳转到文档中的指定位置。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书签超链接,掌握了在Word文档中快速跳转到指定位置的方法。
2.老师强调重点:书签与超链接的区别,以及如何创建多个书签和超链接。
七、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尝试使用书签超链接,将一篇较长的文章进行整理,方便阅读。
2.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老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教学反思
1.老师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制作书签超链接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老师反思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
3.老师制定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技能掌握: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后,能够熟练地掌握书签超链接的制作方法,包括创建书签、设置书签、创建超链接以及编辑超链接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浏览和整理文档,还能够应用于日常的写作和学术研究中。
2.信息素养提升:
3.计算思维培养:
在制作书签超链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超链接的逻辑结构和功能,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