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下室坑中坑积水排除方法创新.docx

发布:2025-03-18约6.39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下室坑中坑积水排除方法创新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GX03创新QC小组

一、课题背景

本工程为高新区GX03教育地块工程,地下室基坑的特点为大致呈南北长,东西短的矩形,东西向跨度约73m;南北向跨度约116m,基础类型为两两承台之间均有地梁连系,且地梁垫层底标高与承台底标高高差普遍在30公分内,地下室后浇带分为1条纵向;3条横向贯通的后浇带,将地下室区域分成6个区块。从承台开挖出来后至底板砼浇筑完成前的这一时间段内,在降雨、地下水的影响下地下室内的一个个承台就形成了一个个积水浅坑。普通的排水方式只能是逐个承台的抽,严重影响后续的桩头检测、砖胎模、垫层浇筑及之后的防水工程,至最后的底板砼浇筑的施工作业。

图一:坑中坑积水图图二:坑中坑逐坑抽水图

二、dc小组简介

本QC小组成立于2017年2月,有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等10人组成,

小组成员均接受QC学习培训小组具体情况见附表2-1。

小组简介附表2-1

小组名称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GX03创新QC小组

活动时间

2017.3.1~2012.9.1

小组注

册号

宁建工2017QC-03

课题名称

地下室坑中坑积水排除方法创新

课题注册号

NJG2017QC-03

小组人数

10人

活动频率

1次/周

平均出勤率

85%以上

课题类型

创新型

QC教育

序号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职务

岗位

职称

1

张国光

本科

组长

项目经理

高工

90学时

2

徐建军

本科

副组

主任工程

高工

90学时

3

厉成钢

本科

组员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90学时

4

梅达宇

本科

组员

技术顾问

工程师

90学时

5

董刚

大专

组员

施工员

助工

90学时

6

尹江伟

大专

组员

施工员

助工

90学时

7

魏红标

大专

组员

施工员

助工

90学时

8

刘开勇

大专

组员

施工员

助工

90学时

9

王正伟

大专

组员

电工

技师

90学时

10

冯伟吉

大专

组员

材料员

技师

90学时

制表人:冯伟吉

三、选择课题

2017年3月1日

1、选题理由

①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该工程地处河流冲积平原地貌且部分原为田地,场地内地下水位高,地质均匀性较差且淤泥层广泛分布,风雨操场南侧淤泥层平均厚度约为1.5米,局部最深处达2米。

②质量安全隐患;地下室作业时刚好在雨季时节,如不能又好又快的排除坑中坑的积水,将可能造成土方坍塌与以及引起的桩头偏位、人员施工安全问题。

③采用传统的逐个承台抽排水方式费时费工,完全无法满足本工程的要求。

作进一步数据统计分析:

排水程序

时间(分钟)

接管

3

抽水

5

移动水泵

5

再开始抽水

5

合计

18

传统方式每抽两个承台所用时间调查表

工具及人工

费用(元)

机械

1800

人工

14400

材料

600

合计

16800

传统方式抽200个承台所需费用

2、确定课题

地下室坑中坑的抽排水的施工工效和所投入人力物力已经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

成本,为此本QC小组集中全体组员经验,广集思路,希望设计出一种抽排水方法,能够提高施工工效且缩小成本,小组最终选题确定为:地下室坑中坑积水排除方法创新。

4、设定目标

1、目标设定

创新一种方法将地下室坑中坑排水效率提高30%以上,且所用成本少。

2、目标分析

(1)依托本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可有效解决“地下室坑中坑积水排除方法创新”制定、试验等问题。

(2)业主对工程质量进度要求严格,对我们QC工作大力支持,鼓励我们采用新方法新工艺,监理单位对我们QC工作予以重要协助。

(3)地下室施工阶段恰好为雨季时节,本工程土质又属淤泥质土,各方面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一种方法,以达到快速排除地下室坑中坑积水。

5、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1、提出方案:2017年3月5日,小组成员在项目部召开了两次会议,小组成员围绕“地下室坑中坑积水排除方法创新”进行了大讨论,提出了三种方案,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方案1:通过借鉴轻型井点降水方式每2000㎡内布置一圈井点降水。

通过互联网查新,并未查出类似方式。

方案2:利用承台及地梁两两相连的特性采用预埋管道将承台串连的方式进行有组织的排水。

通过互联网查新,并未查出类似方式。

方案3:同样利用承台及地梁两两相连的特性,梁内再开槽,形成一连串明沟后排

水。

通过互联网查新,并未查出类似方式。

针对每个方案,我们从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后对以上3个方案的技术特点、时间性、经济性进行横向比对: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名称

借鉴轻型井点降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