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校本教材《舞蹈教材》.doc

发布:2019-02-14约1.34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校本教材 舞 蹈 教 材 名 称:舞蹈队 学生来源:二——六年级 总 学 时:17周 周 课 时:1课时(60分钟) 指导教师:张媛、武京燕 指导思想: 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都相当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般都设置了舞蹈课程。1988年,我国国家教委也曾下达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1988~2000)》,把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小学校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开设艺术舞蹈课,通过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种艺术,舞蹈追求艺术美,并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舞蹈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全面的发展,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人的动作协调、反应灵敏、有力地促进人脑迅速地发育成长;使人筋骨柔韧、肢体强健、精神振奋、心灵净化,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凝聚力,对人们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使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规范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特编订如下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 舞蹈训练旨在对少儿进行气质、形体塑造。在音乐舞蹈中表现美、感受美,尝试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加自信,学会展现自我。陶冶性格和品德,获得美的熏陶,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舞蹈队的成立,旨在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舞蹈特长生搭建发展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为区、市艺术节排练舞蹈。 学生情况: 目前,舞蹈兴趣班的成员有二十几人,她们经过上学期短短的几次艰苦的训练,基本功大有进展,自信心也有所增强。但经过一个假期的时间,都有所退步。并且由于学员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大部分学生连压腿、下叉等基本动作完成都不是很好。所以不能要求一致,不能操之过急,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本学期我们吸收了十几名基本功较好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软度训练尚有一定的优势,为舞蹈队增添了新的力量。 自1993年建校以来,我们舞蹈队向北京舞蹈学院、辽宁芭蕾舞团、河北省艺校、市艺校输送了大量人才。 教学要求: 通过舞蹈专业课使学员学会有关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艺术表演的方法,会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小品,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情感,增强技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努力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并为创建学校特色添砖加瓦。 训练目的: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舞蹈韵律,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 4、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使学生形体得到一定改变,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 5、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团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相互适应,使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6、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高艺术素质。 7、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8、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9、一学期准备一个展示的舞蹈。 10、规范学校思想意识,让学生有为校争光的意识,养成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品质。 训练内容: 一、基本功训练 1、把上训练: 压腿(前腿、旁腿、压肩、担腰、后腿) 踢腿(前腿、旁腿、后腿) 2、把下训练: 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 二、训练组合 1、头部训练组合 2、开胯训练组合 3、腿部训练组合 4、勾绷脚训练组合 三、排练舞蹈组合 1、傣族舞组合 2、舞蹈:《摘草莓》 3、舞蹈:《三套马车》 4、舞蹈:《茶林娃》 教学安排 第3—10周: 基本功教学内容: 把上训练 (压腿,压肩,担腰,踢腿) 教学目的: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学生身体各部分都已经很僵硬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恢复软度,同时为以后的把下训练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压前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 做法: 准备: 面向把杆,把左腿放到把杆上,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五位手不变,跟节奏往下压,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下压。 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下压。 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 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双手抱腿身体压在腿上,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竖叉的效果。 二、压旁腿 分为左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