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构件与中间件技术Java EE:第1章 中间件与Java EE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 Web应用和应用服务器的发展 1.2.4 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多层应用体系结构的优势5: (1)安全:业务逻辑层隔离了用户和数据库,有效地保护了数据,防止了对数据库的各种侵害; (2)稳定:业务逻辑层缓冲了用户对数据库的实际连接,加之采用了如数据连接池等技术,使得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大大增强; (3)易维护:当业务规则发生变化,或者软件的处理模块需要升级时,仅需修改业务逻辑层的相关模块,其他模块、客户端和数据库基本不需改动; 1.2 Web应用和应用服务器的发展 1.2.4 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多层应用体系结构的优势: (4)响应速度快:由于负载均衡和业务逻辑层对数据的缓存能力,系统整体上提高了对用户提交的请求的响应速度; (5)灵活的扩展方式:当业务扩大,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可以在中间层部署更多的应用服务器,提高对客户端的响应和有效连接数。 1.2 Web应用和应用服务器的发展 1.2.4 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多层应用体系结构的开发技术规范: COM+:面向Windows平台 CORBA(Comme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跨平台 随着近年来软件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计算机领域反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开源组织不断涌现,跨硬件平台、跨网络环境、跨操作系统以及跨数据库的应用系统不断出现,客观上也强化了对于中间件的需求。 1.3 Java EE概述 1.3.1 Java EE模式的发展 J2EE 1.2版: 1999年12月17日, SUN公司首次公布了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Java企业版),J2SE(Java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Java标准版),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Java迷你版) J2EE 1.3版, 2001年8月22日 J2EE 1.4版,2003年11月24日 Java EE 5版,2006年5月8日 Java EE 6版,2009年12月10日 1.3 Java EE概述 1.3.1 Java EE模式的发展 J2EE 1.2版的主要贡献包括:(一)提出了应用系统逻辑分层的概念,把应用系统分成客户层、Web层、EJB层和数据库层;(二)提出了组件的概念,把应用系统中各种不同的部分分成不同的组件,包括Applet、Application、JSP、Servlet、EJB等组件;(三)提出了服务规范的概念,包括JMS、JNDI、JTA等;(四)提出了容器的概念,如Applet容器、Web容器、EJB容器等。 1.3 Java EE概述 1.3.1 Java EE模式的发展 J2EE 1.3版对于J2EE 1.2版的重要改进在于对EJB规范的改动,增加了一种新的容器管理持久性模型,支持消息驱动Bean,支持本地EJB,这就是EJB 2.0规范。很多人认为EJB 2.0规范是一个复杂的,不易使用的规范。 J2EE 1.4版的主要目标是支持Web服务,JAX-RPC和SAAJ API提供了基本的Web服务互操作支持。另外,J2EE 1.4版对于JSP也作出了一些改进。 1.3 Java EE概述 1.3.1 Java EE模式的发展 Java EE 5版是改动很大的一个版本,将Java语言企业版规范的名称由J2EE改为Java EE。Java EE 5版还发布了EJB 3.0规范,对于EJB的种类、功能和使用等都做了较大的改动,将EJB 2.0规范中广为诟病的实体EJB抛弃,改为持久性API;简化了会话EJB的开发,不再推荐使用XML描述文件作为EJB的部署描述文件,改用元注释来设置部署描述信息,其目的是尽量简化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另外在Java EE 5版中,Web服务继续快速发展,JAX-RPC技术已经进化成JAX-WS,JSF技术被推出。 1.3 Java EE概述 1.3.1 Java EE模式的发展 Java EE 6版引入了三项新技术:JAX-RS、上下文和依赖注入、Bean验证框架,其主导思想依然是简化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另外更新了以下几项规范的版本:持久性API规范提升为2.0,EJB 3.0规范提升为3.1,Servlet规范提升为3.0,将JSF规范提升为2.0,发布了Facelet。 1.3 Java EE概述 1.3.2 Java EE应用模式 Java EE是一种基于多层架构的分布式多层应用的企业级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Java EE应用模式的基础是Java语言和Java虚拟机,Java EE被设计用来支持实现为用户、雇员、供应商及业务合作伙伴的企业服务的应用系统。 1.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