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灌注桩技术交底记录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完美格式
技术资料 专业整理
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部分项工程
桩基
交底部位
桩基旋挖钻施工
审核人:
年 月 日
交底人:
年 月 日
区间线下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一、简介
泊董区间桩基础工程采用φ120cm钻孔灌注桩基础,旋挖钻使用清水作业法成孔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标准
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泥浆制备→钻进成孔→钢筋笼制做与安装→导管安装→砼搅拌、运输、灌注→成桩移位→桩头凿除→桩基无损检测。
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灌注桩桩位按坐标法测放,测放前仔细复核设计所提供的桩位坐标无误。桩基中心位置测设完成后,应在纵横向设护桩,以备钻孔过程中对桩位进行复核。
2、护筒埋设
(1)钻孔开始前埋设护筒。护筒宜采用钢板卷制,其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200mm,壁厚应能使护筒保持圆筒状且不变形。
(2)护筒在埋设定位时,除设计有规定外,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0mm,护筒在竖直方向倾斜度应不大于1%。
(3)护筒顶面宜高出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护筒埋置深度不小于1m,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适当加长,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4)旱地或浅水埋设护筒时,对于不透水地层,埋深宜为护筒外径的1.0-1.5倍,但不得少于1.0m;对于砂土和粉土等透水地层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厚度确定,但宜用不透水土换填至护筒刃脚下不少于0.5m,换填直径应超出护筒直径0.5-1.0m。
(5)旱地或水深小于3m且筑岛底无软弱土层时,护筒可采用明挖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
水深小于3m,筑岛底部淤泥和软土不厚时,可采用明挖埋设方法;筑岛底部淤泥和软土较厚应采用长护筒筒内除土,压重、锤击沉入,沉入时应严格控制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护筒连接质量。
在水深大于3m的水域沉入护筒应利用工作平台和导向架辅助,采用振动、锤击、射水等方法沉入。
多节护筒连接时,接缝应牢固、不漏水,筒内连接处应无凸出物。
3、钻孔平台搭设
在桩施工前,先调查施工范围内有无地上、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地下管线或构筑物必须坚持人工探沟确认后方可施工。施工时,先清除施工范围内场地的杂物、障碍物。对原地表适当平整并填土压实形成工作平台,满足钻孔成桩作业要求,其顶面高程高于桩施工期间可能的最高水位1m以上。
4、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应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底架应平整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然后调节下部导向圈、调直钻杆、将钻斗导向尖与桩位对齐,保证插钻正确,防止钻孔偏斜。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和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5、钻孔
以上工作准备就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开始钻孔。
旋挖钻机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孔孔位必须准确,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应使初成孔壁竖直、圆顺、坚实。
(2)钻孔时的进尺速度及钻速取决于土层分布情况,每台钻机的首根桩钻孔时以摸清土层分布为基准,钻进速度比正常速度减慢。
(3)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m,在钻进中取渣和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保持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黏度。
(4)钻进过程中,钻头起、落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钻渣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5)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提出孔外,孔口应加护盖。
(6)钻孔过程中对照设计图纸中地质分布图,详细记录实际土层分布,如有与设计不符情况,应详细注明,并留取泥浆样品及指标,便于比较复核,同时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
(7)钻孔过程中泥浆指标控制在:相对密度1.02~1.1,粘度16~22Pa·s,含砂率≤4%,胶体率不小于95%,PH值应大于6.5。
(8)钻孔时孔口护筒应高出地面50cm,并及时向孔内补充浆液,以保持足够的泥浆压力。
(9)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滤渣,经常检查泥浆的各项指标。
(10)钻孔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时,按下列情况处理:
①钻孔中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和位置,进行分析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采用加大泥浆比重、加高水头等措施后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可回填重钻;
②钻孔中发生弯孔和缩孔时,可将钻机的钻头,提起到偏斜处进行反复扫孔,直到钻孔正直;当发生严重弯孔、梅花孔和探头石时,应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偏斜处,待填料沉实后再重新修孔。
③发生卡钻时,不宜强提,应查明原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