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的治疗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神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1、孕期抗精神病药治疗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妊娠期间需要治疗,可优先选择非抗精神病药,而不考虑抗惊厥性心境稳定剂
B、 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母正在亲如果进行母乳喂养应该进行可能的不良反应的监测
C、 抗精神病药是否在人类乳汁中分泌未知,但假定所有的精神病药物都不在人乳汁中分泌
D、 妊娠期间,精神病性症状可能恶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治疗
2、以下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
A、 认知行为疗法可减轻抑郁严重度,加速症状改善,降低自杀率和减少功能损害
B、 当药物治疗缓解抑郁症状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认识本病,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
C、 儿童青少年抑郁发病早,应先行单纯靠药物或心理治疗
D、 支持疗法、家庭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3、下列属于妊娠期D类药物的是( )
A、 氨非他酮
B、 马普替林
C、 米帕明
D、 阿米替林
4、精神药物使用的特殊人群不包括( )
A、 老年人
B、 女性
C、 抑郁症患者
D、 儿童
5、属于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易患人群的是( )
A、 女性
B、 儿童
C、 老年人
D、 抑郁症患者
6、抗精神病药在老年患者中使用中的不正确的是( )
A、 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B、 防止出现反射性的心动过速
C、 注意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D、 老年人对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不敏感
7、儿童抑郁障碍特征包括()
A、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
B、 少年中有社交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状的人在青年阶段发展为抑郁障碍的危险增加
C、 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障碍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利
D、 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不会复发,极少青少年的抑郁障碍可持续到成年
8、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特点不包括( )
A、 安全性是考虑要点
B、 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和药物,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C、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D、 联合用药,起始量比年轻成年人低,缓慢滴定加量至有效剂量
9、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适应证的药物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舒必利:14岁以上患者
B、 喹硫平:13岁以上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岁以上躁狂/混合型发作
C、 阿立哌唑:13岁以上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岁以上躁狂/混合型发作
D、 氯丙嗪: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的严重行为障碍,禁用于有Reye征象的患者,通常作为一线用药
10、50%—75%的个体产后抑郁症出现在( )
A、 产后1周
B、 产后3周
C、 产后1月
D、 产后3月
抗精神病药安全性
1、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特点包括( )
A、前3个月明显,以后处于平台期
B、与治疗时间有关,与剂量无关
C、具有药物易感性:新型药物重于传统药物
D、以上都包括
2、针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心源性猝死风险,可采取的策略包括( )
A、心电图监测
B、密切关注QT间期延长
C、减少其他一些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D、以上都正确
3、下列抗精神病药物中,对QT间期延长最明显的是( )
A、齐拉西酮
B、喹硫平
C、奥氮平
D、硫利达嗪
4、可引起催乳素增加最明显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
A、氯氮平
B、利培酮
C、喹硫平
D、阿立哌唑
5、对利培酮治疗出现的高催乳素血症,最宜采取的措施是( )
A、药物减量
B、立即停药
C、加用阿立哌唑
D、加用安慰剂
6、下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体重增加中,最为明显的是( )
A、氯氮平
B、利培酮
C、齐拉西酮
D、阿立哌唑
7、抗精神病药开发所关注的安全性包括( )
A、QT/QTc间期延长
B、运动障碍(EPS/TD)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C、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
D、以上都正确
8、更易导致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的抗精神病药是( )
A、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B、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C、传统抗精神病药
D、氟哌啶醇
9、对药源性体重增加的患者,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立即停药
B、生活方式加二甲双胍
C、生活方式
D、二甲双胍
10、抗精神病药安全使用的原则包括( )
A、尽量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
B、多药应用时应注意可能的相互作用
C、重点监测EPS/TD.、血糖和QT/QTc
D、以上都包括
抗精神病药的规范化治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