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ppt

发布:2025-02-27约4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家园寓意批评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观点:?寓意: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观点:?看画中字画中字观点现实寓意寓意:讽刺了社会生活中“名人效应”的泛滥。武大郎开店寓意:讽刺批评了生活中那些“嫉贤妒能”的人。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夸张处01寓意02观点03弦外之音04现实054、看夸张、比喻、象征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01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02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03寓意在探究中总结多则材料审题的步骤与方法。在练习中尝试提高多则材料的审题能力,力争审出精当的立意。了解多则材料常见的三种关系类型。学习目标借你一双慧眼-----多则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相同型:几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相似之处。3互补型:几则材料各有道理,内涵上没有对错正误之分,只是各自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2相反型:两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是非明确。多则材料作文常见的几种关系类型一步骤:1.辨明关系:2.寻找共性立意:①司马迁花费18年,才写成历史巨篇《史记》;②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耗时达27年;③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一书,用了30年;④马克思用40年时间,才完成了《资本论》;⑤歌德完成他的名著《浮士德》前后达60年之久这些伟人耗费了半生乃至一生才写出不朽的著作。(成就与付出的关系)相同型成就伟业贵在持之以恒。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马其顿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巩固提高(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3)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敢于超越。审题立意点拔:1.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材料属于相似性。2.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实兵演练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2)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1.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2.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3.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人们几乎对此问题都感到意外。读了上述三则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第一个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第三个人对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010302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进一步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请选择:()01忘记历史的血泪,就会有更多的血泪历史02着眼现实,展望未来03革命史的教育,岂能缺失?04忘记了历史,就忘记了责任05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