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书籍观后感红星照耀中国.doc
中学生历史书籍观后感红星照耀中国
TOC\o1-2\h\u31829第一章《红星照耀中国》的时代背景 1
17408第二章《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概览 1
32188第三章书中人物形象的鲜明特色 2
29119第四章我的震撼:红军精神的伟大之处 2
30661第五章引用原文:感受信仰的力量 2
11893第六章对比当下:红星精神的传承意义 3
9036第七章我的思考:从书中汲取的成长养分 3
24706第八章红星永远照耀:对未来的展望 3
第一章《红星照耀中国》的时代背景
《红星照耀中国》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相当复杂且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内方面,国民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苛捐杂税繁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例如,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大部分粮食都被地主和官府搜刮而去,自己只能勉强糊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贫富差距极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从国际方面来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妄图吞并中国。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大片国土沦陷。然而国民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而不是全力抵抗外敌。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成为了中国人民希望的曙光,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概览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一个外国记者的独特视角,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红军的生活和战斗情况。
书中详细描述了红军的长征历程。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例如,在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吃草根、啃树皮,很多人因为饥饿和疾病倒下,但整个队伍依然勇往直前。
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共产在根据地的建设。包括土地改革政策,让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还讲述了红军的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到这支纪律严明、充满斗志的革命队伍。
第三章书中人物形象的鲜明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明生动。毛泽东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目光远大。斯诺在书中描写毛泽东在窑洞里的场景,他的生活简单朴素,却心系天下。他对中国的局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把握革命的方向。例如,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就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洞察。
周恩来也是书中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他温文尔雅,智慧过人。斯诺提到周恩来在与他交谈时,条理清晰,态度诚恳。周恩来在红军中的组织协调能力非常强,他总是能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外交事务,他都表现得游刃有余。还有彭德怀,他性格直爽,对士兵关怀备至。他能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战场上又英勇无畏。这些人物形象共同展现了红军的优秀品质。
第四章我的震撼:红军精神的伟大之处
红军精神有着无与伦比的伟大之处,这让我深深震撼。红军战士们的勇敢无畏是这种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战斗中,他们毫不畏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就像在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爬着铁链冲向对岸。他们知道前面是危险重重,但为了革命的胜利,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
红军的坚韧不拔也令人惊叹。长征途中,他们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缺衣少食,还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却能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这种坚韧的精神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而且红军战士们有着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战斗和行军过程中,互相扶持,彼此帮助,这种团结是他们战胜困难的重要保障。
第五章引用原文:感受信仰的力量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话语都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就生动地体现了红军战士们对革命信仰的坚定。他们把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常之事,正是因为心中有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信仰。
还有“他们是在为自己,为中国,为摆脱一切外国的统治而战斗,为实现民族解放而战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战士们清楚自己的战斗目标,他们的信仰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内涵。他们愿意为了这个信仰牺牲自己的一切,无论是生命还是个人的利益。这种信仰让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环境时,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第六章对比当下:红星精神的传承意义
对比当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精神有着深远的传承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