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感受文天祥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怀。掌握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今天,让我们穿越回南宋末年,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篇,那就是《过零丁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命运,更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坚贞不屈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文天祥的高尚情怀。新课导入
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报国之志。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组织力量抗击元军。他的文学成就颇高,其诗风慷慨激昂,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作者介绍
背景简介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散尽家资,招募义军,奋起抗元。虽多次取得胜利,但终因寡不敌众,于1278年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元军将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写下了《过零丁洋》以明志。
知识链接-律诗《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其特点是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且全诗押同一个韵。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惶恐滩”“零丁洋”,这些地名不仅是文天祥真实的经历地点,更蕴含着他的情感和人生遭遇,理解这些典故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题目解读“过零丁洋”,“过”是经过的意思,“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文天祥在1278年年底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写下此诗以明志,表明自己的气节和态度。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诵读感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干戈”指战争;“寥落”指荒凉冷落;“四周星”指四周年。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赏析: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生涯,“辛苦”二字道尽了他在科举道路上的艰辛,“四周星”则概括了他四年的抗元斗争经历,开篇便奠定了一种深沉、悲壮的基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翻译: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赏析: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飘摇不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灭亡和个人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文天祥曾在此兵败;“零丁洋”即前文所述的广东珠江口外海域。翻译: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赏析: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手法,既实写了诗人在惶恐滩兵败和在零丁洋被俘的经历,又巧妙地借两个地名表达了他当时的恐惧和孤独无助的心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叫“汗青”。翻译: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赏析:这两句诗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表现出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
诗的首联写了诗人哪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起兵抗元,经历了四年的艰苦斗争精读细研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比作风飘絮,个人命运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飘摇不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灭亡和个人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同时对偶的运用使诗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精读细研
颈联中“惶恐”和“零丁”有什么深刻含义?“惶恐”既指在惶恐滩兵败的实际经历,又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恐惧心情;“零丁”既指在零丁洋被俘的处境,又体现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心境,一语双关,情感深沉。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