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数据监测在慢快综合征患者术后急期随访中的应用.ppt
远程数据监测在慢快综合征患者术后急性期随访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林運慢快综合征:病窦的一种类型,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和房颤术后急性期面临两个问题:新植入的器械与人体的相容和适应问题服药初期方案的调整远程数据监测作用:植入后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将事先设定的参数传回释题远程数据监测数据网络传输BIOTRONIK信息处理中心网络浏览监测数据植入带有HomeMonitoring功能的植入装置患者用移动发射器:CardioMessengerPioneersinthefieldoftelecardiology–BIOTRONIKHomeMonitoring99%的事件记录会在5分钟之内传输完成医生从网络上可读到的信息术后急性期有没有来源于患者的随访需求?01如果有,是什么样的需求?02远程数据监测在随访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03研究目的对于慢快综合征的患者: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120例男性55例,女性65例,年龄68.09±10.25(36~85)岁。诊断为慢快综合征0102030405研究对象基线资料21按植入起搏器是否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分为两组:远程监测组52例(起搏器型号为:PhilosⅡDR-T、CylosDR-T和EviaDR-T,具有家庭监护功能)。对照组68例(起搏器型号为:PhilosⅡDR、CylosDR和EviaDR,不具有家庭监护功能),3研究对象分组情况两组起搏模式均设置为DDDR或DDD01打开模式转换功能。02每日发送起搏参数一次。03发送内容:静息和平均心室率、起搏阈值、电极阻抗、P/QRS波振幅各种报警信息04传输参数设置模式转换:持续时间≥25%或≥20次(以24h计算);高心室率(静息心率≥90次/min)的时间≥2min;参数异常:电极的阻抗<200Ω或>1500Ω,心室起搏阈值>3V,感知灵敏度<P/QRS波振幅的50%。传输参数设置报警设置:填写问卷记录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担心或引起不适的主要问题和满意度3124出院前进行第一次程控术后3个月、12个月、此后每年一次到起搏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测试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P/QRS波振幅随访方案非常规随访:患者因不适、担心等任何原因在随访方案以外的时间主动到医院进行的随访3124有意义的随访:随访时进行了起搏参数测试、调整和(或)药物调整的随访无意义的随访:仅进行了起搏参数测试,未调整任何参数和用药方案常规随访:按照随访要求由医生通知患者来医院进行的随访指标定义植入其他公司的或非双腔的起搏器;伴明确诊断或可疑有精神疾病;无独立行为能力或不能自主交流;患者和(或)家属不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中非常规随访率为29.4%(20/68),远程监测组中57.7%(31/52)01在常规随访中对照组进行了参数调整或药物调整的有意义随访患者12人(25%),监测组为3人(14.3%)02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