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理论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述评.pdf
2025年2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eb.2025
第43卷第1期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43No.1
国内理论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述评
孙云,黄启洋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其发展程度是评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形态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话语体系下的
重大创新成果,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从概念内涵、生成逻辑和多维
度视角三方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经济范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新质生产力研
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高质量发展;内涵;多维度;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F042;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37(2025)01-0001-10
引用格式:孙云,黄启洋.国内理论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述评[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25,43(1):1-10,42.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出发。新质生产力在实践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目标的经济发展新命中的发展赋予了其区别于旧质生产力更为丰富的理
题、新范畴、新理念,是当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内涵,更能体现其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鲜明
生动实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特征。学界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了对新质生
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即整合科产力内涵的解析。
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一)对“新质生产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
业。在此基础上,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解读,是尝试解读
[2]
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其内涵的第一步。学者们从“新”“质”和“力”三个
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健全因地制部分来理解这一概念。
[2]
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此促进数字经学界普遍将“新”解释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
济与实体经济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间的深度融业”。“新要素”即教育、管理、组织和科学技术,它
合。不难发现,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国们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渗透生产力基本三要素之中而
内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议题,可以说,它进一步丰发挥作用,其中,科学技术发挥着关键性作用[3]。
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新技术”是指关键性颠覆性核心技术,包括数智技
想。因此,梳理、分析和概括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术、新能源技术、前沿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
进一步解析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当下具天海洋低空等新的空间领域技术和相关产业,高科
有研究的必要性且意义重大。[4]
技含量的农业和服务业等。“新产业”包含战略
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