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护理操作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宜良县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护理输血操作流程
目的
为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流程,保证安全有效的输血,特制定本流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科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血液输注及监护。
职责
护士:负责血液样本的采集、血液的输注及对患者的监护、血袋送回。
物品准备
治疗盘、标准输血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五、规定
(一)交叉配血标本采集与送检
1.临床医生下达交叉配血医嘱后,护士执行。交叉配血医嘱必须单条执行,不得与其他抽血医嘱同时执行。
2.采血护士备好符合检测要求的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体上填写清楚患者信息。
3. 告知病人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4. 两名护士床旁核对患者床头卡(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腕带、采血标签(化验单与采血管条码一致)。
5.采血时,整个过程应在患者床旁连续完成,不得中途间断,否则抽血前应重新进行核对。
6.核对完成后采集血样,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
7.采血后核对患者、床头卡、腕带、采血标签。
8.护士持交叉配血标本和《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交检验科配血。
(二)血液领取
1.检验科医务人员送血到科室时,取、收双方共同检查血液外观质量,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
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
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
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
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
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
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的血液;
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
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
⑨血液过期或有疑问的情况。
2.接收核对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分、用血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3.输血前15分钟内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并建立专门的静脉通路。
(三)血液输注
1. 输血前,两名护士床旁询问患者或相关信息,并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内容。携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至患者床边。
= 1 \* GB3 ①核对方式:一人手持病历,另一人持血袋,逐项唱票式核对,另交叉重
复一遍
= 2 \* GB3 ②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型制品
种类、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
2.输血时核对,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头卡、腕带、
输血单)
3.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
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min要慢,20滴/min,护士尽可能在床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5min时再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嘱调整速度。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
5.接血时间到输注血液时,应在30min内完成。
6.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7.输血结束后60min,护士应再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在随后24小时内继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8.患者大量输血时,如需输注多种血液成分,输注顺序为: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血浆。如果必须同时输注,需建立不同的静脉通路。在输注下一袋成分血液前,必须重新核对患者信息,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输注。当输血通道建立时间达到12小时,或连续输注4u红细胞后,或输血速度变慢时,应更换输血器。另外用于输注红细胞的输血器不应再用于输注血小板,以避免管道内血小板聚集和滞留。输血后如需输注其他液体,应更换输液器。
(四)输血结束
= 1 \* GB3 ①输血后核对,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患者、床边卡、腕带、输
血单)
= 2 \* GB3 ②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路内血液全部输完,输注完毕拔针后,用无菌棉球压迫针孔止血,嘱患者24小时内不得洗涤静脉穿刺部位。
= 3 \* GB3 ③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血制品种类,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
= 4 \* GB3 ④输血后血袋置入专用密闭容器,由专人收集送回检验科至少保存按相关要求处理。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并记录。
(五)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一位护士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采集交叉配血用的血标本或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进行输血的原则。
2.交叉配血用的血标本需直接从静脉采集,不得从输液管路内抽取。
3.取血过程,血袋要轻拿轻放,不宜震荡,以免破坏血细胞。每项操作前需向患者做好解释与心理护理工作,以取得患者或亲属的配合。
4.取回的血液要30分钟内输注,不得自行保存,严禁将其他药物加入血液中,如需稀释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