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_无线信道、_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 无线信道、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 8.1 电磁波谱 8.2 无线信道特性 8.3 无线电视距中继 8.4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8.5 地表面波传播 8.6 不均匀媒质散射信道 8.7 电磁干扰的特性 8.8 电磁兼容 习 题 8.1 电磁波谱 8.1 电磁波谱 按频率高低排列的电磁波称为电磁波谱, 它可分为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波谱的划分及各频段的应用领域如表8-1所示。 电离层反射信道通常只用于短波波段。 当频率高于40 MHz时, 由于其波长只有几米或更短, 因此可以通过把高增益的天线(阵)安装在较高的塔上来实现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 是采用视距传播方式进行通信的, 如电视广播、 电话业务的微波视距线路等。 无线电波的划分及各频段的主要应用如表8-2所示。 8.2 无线信道特性 8.2.1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信道的传播 将收、 发天线置于自由空间中, 假设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t、 资用功率为Pin, 接收天线的增益系数为Gr, 并假设馈线与天线良好匹配, 且两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相对、 极化最佳匹配, 如图8-1所示, 则根据公式(7-4-24), 在距离发射天线r处的接收天线所接收的功率为 将输入功率与接收功率之比定义为自由空间信道的基本传输损耗: 【例8-1】 某卫星通信信道, 发射天线的增益为22 dB, 接收天线的增益为18 dB, 收发距离为14 500 km, 载波中心频率为5.904 GHz, (1)该信道的基本传输损耗为多少? (2) 若发射机发射功率为25W, 输入到接收机的功率为多少? 8.2.2 无线信道特性 反映无线信道特性的有信道损耗、 衰落、 失真及容许带宽等。 1. 信道损耗 电波在实际的信道中传播时除传输损耗外还有能量的损耗。 这种能量损耗可能是由于大气对电波的吸收或散射引起的, 也可能是由于电波绕过球形地面或障碍物时而引起的。 在传播距离、 工作频率、 发射天线、 输入功率和接收天线都相同的情况下, 设接收点的实际场强为E、 功率为P′r , 而自由空间的场强为E0、 功率为Pr, 定义信道的衰减因子A 若不考虑天线的影响, 即令Gt=Gr=1, 则实际的信道损耗为 Lb=32.45+20 lgf(MHz)+20 lgr(km)-A (dB) (8-2-6) 式中, 前三项为自由空间损耗Lbf, A为实际信道的损耗。 不同的传播方式、 传播媒质, 信道的传输损耗是不同的。 2. 衰落现象 衰落(Fading), 一般是指信号电平随时间的随机起伏。 根据引起衰落的原因分类, 大致可分为吸收型衰落和干涉型衰落。 吸收型衰落, 主要是由于传输信道电参数的变化, 使得信号在信道中的衰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引起的。 如大气中的氧、 水汽以及由后者凝聚而成的云、 雾、 雨雪等都对电波有吸收作用。 由于气象的随机性, 这种吸收的强弱也有起伏, 因此形成信号的衰落。 由这种机理引起的信号电平的变化较慢, 所以称为慢衰落(Slow Fading), 如图8-2(a)所示, 它通常是指信号电平的中值(五分钟中值、 小时中值、 月中值等)在较长时间间隔内的起伏变化。 干涉型衰落, 主要是由随机多径干涉现象引起的。 在某些传输方式中, 由于收、 发两点间存在若干条传播路径, 典型的如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不均匀媒质散射信道等; 且在这些传播方式中, 传输媒质具有随机性, 因此使到达接收点的各路径信号的时延随机变化, 致使合成信号幅度和相位都发生随机起伏。 这种起伏的周期很短, 信号电平变化很快, 故称为快衰落(Fast Fading), 如图8-2(b)所示。 快衰落叠加在慢衰落之上, 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时, 前者表现明显, 后者不易被察觉。 3. 失真与容许带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