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及控制.doc

发布:2016-11-23约3.65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部分: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识别及预防措施…………………1 环境因素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1 对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分类识别及控制方案……………………3 施工过程对环境监督管理方法及措施 ……………………………11 第二分部: 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措施……………13 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13 危险源分类……………………………………………………………1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4 风险控制策划…………………………………………………………19 第一分部: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 识别及预防措施 一、环境因素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一)对环境因素的识别 1、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要求识别的环境因素是指组织在其活动范围内,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是指在组织的管理权限内能够实施管理的环境因素;“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指当法规或合同无要求时,对生活、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不能直接进行管理,但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监理服务施加影响,但监理单位不能对其实施控制。 2、识别环境因素主要从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原因加以识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固体废物、能源和资源消耗、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臭氧层的破坏、电磁辐射、光热辐射、恶臭及其它因素。 3、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施工现场生产活动中对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是必须加以控制和消除的重要环境因素。 4、重要环境因素一般判断 (1)已违法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检测结果的环境因素。 (2)并不违法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性监测的环境因素,如噪声、排水污染、垃圾抛洒、扬尘等。 (3)政府或法规有明文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废弃物的管理(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危险废弃物),能源和资源消耗,危险化学品管理等。 (4)政府或法律命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代替使用的物资:如氟利昂气体等应用等。 (5)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将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爆炸、危险品泄露、突然断水断电、大风扬尘等。 二、对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分类识别及控制方案。 (一)监理项目施工特征 1、A13#职工餐厅:工程占地面积11355.78㎡,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10.05m,开挖深度-9.37m,采用深基坑支护措施,施工过程中满堂架搭设、悬挑架搭设属高空作业。 2、A11#锅炉房:地上一层,局部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50.36㎡,层高:7.65m。 3、B7#锅炉房:为地上一至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987.76㎡,层高:7.65m。施工场地狭窄,施工节奏快。 4、B8#开闭所:为地上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260.72㎡,层高:10.05m,建筑规模较小,单层高度高,主要以电气安装工程为主要作业。 A11#锅炉房、B7#锅炉房、B8#开闭所:地基采用机械大开挖,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地基均为灰土挤密桩处理。 (二)、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1、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中文明施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公司实施IS01400l:2004环境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区域,通过项目监理部有效管理,就能达到污染预防,选标排放和持续改进的目标. 2、施工现场的重要环境因素及预防措施 (依据《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等相关规定确定) (三)、根据监理项目的施工特点,项目监理部对以下一些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 1、大气污染的防治 (1)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针对气体状态污染物进行治理,除尘技术主要种类有机械除尘装置、洗涤式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和电除尘装置等,工地其他粉尘可用遮盖、淋水等措施防治。 (2)、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 2)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适当洒水,防止扬尘; 3)施工现场道路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 4)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和减少飞扬; 5)车辆开出工地要做到不带泥砂,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6)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7)机动车都要安装减少尾气排放的装置,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8)工地尽量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