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创优措施.doc
PAGE
模板工程创优措施
本工程模板均采用18厚覆膜镜面胶合板,支撑体系为扣件式满樘脚手架;门窗洞口角部采用双角钢固定的木模板。
1模板清理
模板清理干净是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保证混凝土外观美观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模板检查过程中模板清理应作为一个重点来检查。模板清理包括自身的板面、侧面及背楞的清理,门窗洞口模板的清理,模内清理。
本工程覆膜镜面胶合板将模板的灰浆等清理干净后,用棉丝蘸少量水溶性脱模剂对板面进行擦拭即可。
2顶板支撑
2.1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满樘脚手架,上设有螺旋式可调顶托,为了保证支撑的整体稳定性,对于标准层纵横立杆应设三道纵横水平杆拉结,并保证底部200mm高度有一道纵横向扫地杆。
2.2为了保证上下层楼板荷载传力均匀,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对正,保证在一条垂直线上,且立杆底部应垫上50×100的木方,木方长度不小于500mm长,木方应顺一个方向摆齐。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立杆对齐,要求对立杆的位置点进行放线,并对首层或标准层绘制“支撑点平面图”,以便上层按下层的支撑点放线。
2.3根据《模板施工方案》,架体支撑的立杆地下纵横间距为800mm、地上纵横间距为1000mm,当局部不能满足要求时,允许对其立杆间距进行调整,并用不少于三道的钢管作水平拉结。
2.4上层模板及支撑安装时,为了保证下层楼板能承受上层楼板的自重、施工荷载的能力,要求下两层支撑不准拆除。
3板缝处理
顶板拼缝:顶板采用硬拼缝,即模板与模板之间不粘贴海绵条;当模板边局部有损坏时,应切除损坏部分以免影响拼缝质量;在顺次龙骨方向两块模板的拼缝处应有次龙骨木方,当木方按设计间距排列在此处无木方时,应附加木方。为了保护多层板周边不被损坏且提高模板周转率,采用封边漆对胶合板定期封边。
为了保证顶板与墙体相交的阴角顺直、方正,与墙体相交的边龙骨(50×100木方)要求顶面及接触侧面刨平刨直,并在模板侧边粘贴憎水海绵条,海绵条粘贴具体位置见下图。
在顶板模板侧边沿墙粘贴海绵条图
4洞口及楼梯定型模板
门窗洞口角部采用双角钢螺栓固定木模板:采用50mm厚风干板材,外衬18厚双面覆膜胶合板,阴角处用∠140×140×10的角钢与木模固定,内侧用∠100×100×10角钢,通过C16螺杆与外角钢固定,并在超过1500mm宽窗洞口模板底面开洞以排气。为了保证洞口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变形,要求设置斜撑
5梁板起拱
5.1起拱高度:当梁长超过4m或房间跨度大于4m时,按要求起拱。本工程梁(含主次梁及连梁)、顶板均采用18厚双面覆膜胶合板,起拱高度设计为2‰L(L为梁净跨或房间净开间尺寸)。
5.2起拱操作:本工程采用硬起拱。具体方法为:梁底模或房间格栅铺好后,按建筑0.5m标高线(按0.5m控制标高拉小白线,小白线要松紧适度)量好下返尺寸(即500mm+板厚-起拱高度)从中间向两端起拱,起拱时直接抬高钢管(对于梁)或调高螺旋支撑(对于顶板),严禁采用木楔起拱(浇筑混凝土易滑脱)。起拱要求弧线顺直,不要起折段形拱,也不要起倒拱。
6外墙模板接茬
外墙模板接茬包括楼板与下层墙的接茬、楼板与上层墙的接茬。由于不采用导墙做法,此处模板要求精心操作、精心施工;如果接茬不严密、加固不牢固容易产生漏浆、涨模及错台现象,因此此处模板接茬是模板支设的一个重点及难点。要求拉通线支模,在保证墙体截面尺寸的同时必须保证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模板贴墙处在下口粘贴憎水性海绵条保证不漏浆,粘贴时海绵条要往后退2~3mm,保证模板挤压时与顶板下皮持平。
7墙柱模板下口做法
7.1浇筑顶板时做法: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要求在墙柱根部的侧边用3~4m长的刮杠找平,用铁抹子抹100mm宽的找平带,找平带标高误差控制在2mm内。
7.2支模前弹线:支模前要求弹出轴线、墙体边线、模板控制线。墙体边线作为模板就位用;模板控制线作为模板支模及校正检查用。
7.3模板下口粘贴海绵条:支设模板前,顺墙体、柱边线退后2~3mm粘贴憎水性海绵条,海绵条要求顺直,并与混凝土面粘贴牢固。
8拆模时间的控制
8.1墙、柱侧模:墙、柱侧模需要在混凝土保证不缺棱掉角后方准拆模,冬期施工期间,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可松动螺杆,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温度冷却到5℃并和环境温度之差不大于20℃时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
8.2底模: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具体操作时,现场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来控制底模及支架的拆除。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项次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
楼板
≤2
50%
>2≤8
75%
>8
100%
2
梁
≤8
75%
>8
100%
3
悬臂结构
100%
9墙、柱模板限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