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定位技术》课件.ppt
*******************GPS测量定位技术GPS测量定位技术是现代测量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测绘、导航、地质勘探等等。投稿人:GPS技术发展历程1957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太空时代。1960美国海军首次使用“Transit”系统进行导航定位。1973美国国防部开始研制GPS系统。1978第一颗GPS卫星发射升空。1983GPS系统开始全面部署。1994GPS系统向全球开放,并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2000GPS系统精度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8GPS系统进入更新换代阶段,推出新型卫星,提升系统精度。GPS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空间段由24颗运行在距离地面约20,200公里的轨道上的卫星组成,卫星发出信号,供接收机接收和处理。地面控制段包括主控站、监测站、上传站等,负责监控卫星运行状态,并对卫星进行轨道和时钟的修正。用户接收段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通过计算获得用户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三大全球导航系统介绍GPS美国研发的全球定位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化的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俄罗斯研发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系统类似,拥有强大的军事用途和民用应用。北斗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区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GPS接收机硬件结构GPS接收机主要由天线、接收机、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件组成。天线负责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接收机。接收机负责放大、滤波和解调卫星信号,并提取其中的数据信息。处理机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最终输出定位结果。显示器负责显示定位结果和相关信息。GPS接收机工作流程1信号接收接收卫星信号2信号处理解码卫星信号3定位计算计算经纬度和高度4数据输出显示和存储定位数据伪距测量技术1卫星信号传播时间通过测量卫星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即伪距。2大气延迟和钟差影响伪距测量受大气延迟和卫星/接收机钟差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校正。3多颗卫星定位至少需要四颗卫星的观测数据才能解算出接收机的三维坐标。相位测量技术精确测量相位测量技术利用接收信号的相位变化来精确测量距离,比伪距测量精度更高。多路径误差相位测量技术对多路径误差敏感,需要采取措施减小误差的影响。差分GPS技术提高精度通过接收基准站的差分改正信息,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精度。更精准的定位在测量、导航等领域应用广泛,提供更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实时修正接收机实时接收基准站的差分信号,进行实时修正。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又称RTK技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接收机实时接收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实时高精度坐标信息的技术。RTK技术利用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差分观测数据,消除误差,提高测量精度。该技术具有实时性强、精度高、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导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GPS数据处理基本方法数据预处理去除错误数据,例如卫星信号质量差的数据或异常值,确保数据质量。坐标转换将GPS数据从WGS-84坐标系转换为其他坐标系,例如UTM坐标系或国家坐标系。解算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精度评估评估定位结果的精度,并分析误差来源,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后处理计算流程1数据预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滤波、平滑等处理。2轨道确定利用卫星轨道参数,将观测数据转换为地心坐标系。3坐标转换将地心坐标系转换为当地坐标系。4精度评估分析测量精度,并根据需求进行误差修正。坐标系统与转换1地理坐标系使用经度和纬度定义地球表面上的点。2投影坐标系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3坐标转换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进行转换,例如地理坐标系转换为投影坐标系。测量精度指标GPS测量精度指标是评价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重要指标。精密单点定位技术高精度接收机使用高精度GPS接收机,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多路径消除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有效消除多路径误差。精密测量结合精密测量仪器,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实时跟踪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允许用户实时跟踪目标的位置,并可用于车辆跟踪、资产管理、人员定位等应用。数据传输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通信,将定位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或用户终端,提供实时位置信息。应用广泛在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应急救援、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效率、安全性及管理水平。RTK测量系统组成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