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进展 .pdf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进展--第1页
龙源期刊网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进展
作者:柳思羽陈庆贺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14期
【摘要】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及发展过程尚不明确,且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于轻度的畸形可以应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目的是防止脊柱畸形进
展,降低手术几率;而对于畸形较重、发展较快或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凸,则要应用手术方法进行矫正,其目的在于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平衡。但如何在最大限
度保留脊柱生长发育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矫形;以及如何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避免
失代偿及矫形效果丢失,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努力的目标和研究的热点。现回顾文献,对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较常用的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并对历代的手术器械进行说明介
绍。
【关键词】手术;特发性脊柱侧凸;综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4.051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脊柱侧凸的70%,其定义为:脊柱不明
原因的存在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有弧度的脊柱畸
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以及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减[1]。其确诊是依据X线片,即正
位片上测量脊柱侧弯的角度≥10°[2]。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病率最高,约占总数的75%~85%,而女性发病率较高[3]。治疗方法主要有
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后路手术疗法、前路手术疗法、前后
路联合手术疗法、微创手术疗法。现回顾文献,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后路1手术疗法
经后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最早始于Harrington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出现,该系统应用“撑开
矫形”原理,将畸形的脊柱拉长,使脊柱的畸形节段在冠状面上向中线位置平移,使脊柱的生
理曲度在矢状面上变直,从而达到矫形的目的。随后,又出现了Luque系统,即脊柱椎板下钢
丝内固定系统,该系统将钢丝通过椎板下,连接上下相邻的椎板间孔,再固定于金属棒上,通
过拉紧钢丝,使脊柱的畸形阶段向中线位置平移从而获得矫形。到了1984年,出现了多钩-棒
脊柱内固定系统。该系统是由法国Cotrel和Dubousset研制设计的既能加压又能撑开的脊柱内
固定系统[4]。因其首次提出了治疗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的概念,所以被认为是对脊柱矫形理
论的一次“革命”。但由于早期的CD系统存在操作复杂、翻修困难等缺点,学者们相继研制出
了TSRH、Moss-Miami及Isola等新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期望弥补上述缺点。这些新型系统皆
是由CD系统演变而来,对脊柱畸形进行三维矫形。椎弓根钉棒系统是近年出现的脊柱内固定
系统,因该系统中的椎弓根螺钉作用于脊柱的三柱结构,故具有较大的矫形力,在对青少年特
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进展--第1页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进展--第2页
龙源期刊网
1.1Harrington系统在60年代初,该系统由美国Harrington研制并报道[5],是最早的脊柱
矫形器械,开创了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新纪元。哈氏系统由棒和钩两部分组成,按矫形作用可
分为撑开器和加压器两种。撑开器放在凹侧,由上、下椎板钩以及近端为棘齿状的撑开棒组
成;加压器放在凸侧,由多个钩及全长有螺纹的加压棒组成。哈氏系统原理比较简单,主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