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AT穿透的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pdf
基于NAT穿透的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
开题报告
一、题目
基于NAT穿透的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P2P即时通信系统在互联网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系统
可以实现用户之间无阻碍的实时通信,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沟通效率和便
利性。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网络环境下,比如在NAT网络环境中,P2P
通信系统会受到限制。NAT是网络地址转换的缩写,是一种将内部网络
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的技术,通过NAT可以实现多个内部网络用户共享
一个公网IP地址的目的。但是,这种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无法
实现远程访问等。
因此,基于NAT穿透的P2P即时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
用价值。本论文将研究如何在NAT网络环境下实现P2P即时通信,通过
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NAT穿透,解决P2P通信受限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NAT技术的原理及其对P2P通信的限制;
2.研究如何实现NAT穿透,选取合适的技术手段,比如使用STUN、
TURN、ICE等协议;
3.设计P2P即时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并实现其中的关键模块,比
如用户管理、消息传递、文件传输等;
4.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评估系统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和可
靠性。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
1.实现基于NAT穿透的P2P即时通信系统;
2.提高P2P系统在NAT网络环境中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3.探究并验证各种技术手段在NAT穿透方面的效果差异。
四、论文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1.第一周:调研P2P通信和NAT技术,并撰写论文选题背景、意义
和研究内容;
2.第二周到第三周: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和关键模块,并开始实现;
3.第四周到第五周:研究NAT穿透技术,选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并
完成系统的NAT穿透实现;
4.第六周到第七周:完善系统功能,特别是如用户管理、消息传递、
文件传输等关键模块;
5.第八周到第九周: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并进行优化;
6.第十周到第十一周: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修改和修缮;
7.第十二周:提交最终论文。
五、参考文献
1.Y.Xie,J.Yang,J.Li,etal.(2018)ResearchonP2PInstant
MessagingSystemBasedonNATPenetrationTechnology.Journalof
ComputationalandTheoreticalNanoscience,15(6):3897-3901.
2.M.Lampropoulos,D.Koukopoulos,E.Varvarigos(2019)Peer-
to-PeerCommunicationoverNAT:AnalysisofStunandTurn
Techniques.Proceedingsofthe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UbiquitousInformationManagementandCommunication,pp.61-67.
3.C.W.Wu,W.T.Cheng(2020)NATpenetrableP2P
communicationsystembasedonTURN-AStechnique.Proceedingsof
theIEEE202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and
InformationSystems,pp.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