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docx

发布:2024-05-17约1.5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

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镜头的擦拭:①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擦镜头时,先将擦镜纸折叠几次,然后朝一个方向擦,不可来回擦或转动擦;③如果镜头被油污污染,则可在擦镜纸上滴几滴二甲苯,然后按上述方法擦拭。

显微镜的放大对象: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更不是体积。

显微镜的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

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视野何方,则装片即向该方向移动。

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移动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上)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实验后显微镜的安置: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应将玻片取吓,将其机械部分用白纱布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让两个物镜偏于两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点,将反光镜竖起,蒙上红绸布,然后将显微镜锁入箱内。

制作临时装片:

1.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擦拭动作(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然后让学生进行,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可以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提问为什么要将玻片擦干净,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擦拭的重要性.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学生在初次参与生物实验时,往往会认为无论材料还是试剂越多越好,这时要提醒学生以适量为最佳,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所以,适量的概念要从此开始反复地强调,使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实验观.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表面的薄膜,以0.5cm×0.5cm为宜.同上一步一样,强调适量,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这时学生就会亲身体会到,撕下的薄膜越大就越不容易展平

盖上盖玻片,按照教材上图示的方法来进行,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可以采取简单的方法先让学生认识气泡).

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物载台上,让盖玻片下的实验材料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观察,此步应注意:a.用低倍镜观察.b.严格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规程来进行

染色,将装片从显微镜载物台上取下,放在桌面上进行染色.这里要告诉学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染色,否则会污染显微镜,染色后的装片一定要擦干净周边的液体,再用显微镜观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