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废应急预案24020.docx

发布:2025-03-14约4.0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应急处置行为,提高应对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危险废物的日常监管,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本单位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4.科学处置,降低危害

采用先进的应急技术和装备,科学分析、评估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

(四)应急工作重点

1.重点防控危险废物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环境事件。

2.加强对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转移路线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和管理。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单位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和预案。

2.组织、协调、指挥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3.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件情况,请求支援。

4.组织应急处置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三)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1.抢险救援组

-负责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控制危险废物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扩大。

-配备必要的抢险救援设备和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水带、防护用品等。

2.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至附近医院进行治疗。

-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如担架、急救箱等。

3.环境监测组

-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依据。

-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如水质分析仪、大气采样器等。

4.治安保卫组

-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疏散周边群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配备必要的治安保卫设备和器材,如对讲机、警棍等。

5.后勤保障组

-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配工作,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等,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2.定期对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进行检查,确保贮存设施完好,防止危险废物泄漏。

3.加强对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的管理,确保运输车辆符合要求,运输过程安全可靠。

4.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预警行动

1.建立危险废物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转移等情况,对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

2.当发现可能发生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迹象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发布预警信息。

3.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4.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如加强对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巡查、增加环境监测频次等。

(三)预警级别及发布

1.预警级别

根据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2.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由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发布,可通过单位内部通知、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全体员工发布。同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根据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

1.Ⅰ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由应急指挥中心启动Ⅰ级响应,全面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