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面向对象(上)摘要.ppt

发布:2017-06-30约4.79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IT教学更简单,让IT学习更有效 让IT教学更简单,让IT学习更有效 让IT教学更简单,让IT学习更有效 让IT教学更简单,让IT学习更有效 ? 目录 让IT教学更简单,让IT学习更有效 ?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对象(上) 面向对象的概念 构造方法 this和static关键字 类与对象 内部类 3.1 面向对象的概念 3.2 类与对象 3.3 构造方法 3.4 this关键字 3.5 垃圾回收 3.6 static关键字 3.7 内部类 3.8 Java的帮助文档 3.1 面向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是一种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编程思想。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形态不同的事物,这些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在程序中使用对象来映射现实中的事物,使用对象的关系来描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思想就是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就是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面向对象则是把解决的问题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对象,然后通过调用对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3.2 类与对象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力图在程序中对事物的描述与该事物在现实中的形态保持一致。为了做到这一点,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提出两个概念,即类和对象。 类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抽象描述,而对象用于表示现实中该类事物的个体。类和对象的关系如同玩具和玩具模型的关系。 可以将玩具模型看作是一个类,将一个个玩具看作对象,从玩具模型和玩具之间的关系便可以看出类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类用于描述多个对象的共同特征,它是对象的模板。对象用于描述现实中的个体,它是类的实例,并且一个类可以对应多个对象 3.2 类与对象 3.2.1 类的定义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最核心就是对象,为了在程序中创建对象,首先需要定义一个类。类是对象的抽象,它用于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特征和行为 类中可以定义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其中成员变量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征,也被称作属性,成员方法用于描述对象的行为,可简称为方法 3.2 类与对象 3.2.1 类的定义 定义一个Person类 Person是类名,age是成员变量,speak()是成员方法。在成员方法speak()中可以直接访问成员变量age。 3.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应用程序想要完成具体的功能,仅有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类创建实例对象。 在Java程序中可以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具体格式如下: 例如,创建一个Person对象,具体示例如下: 3.2 类与对象 3.2 类与对象 3.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new Person()”用于创建Person类的一个实例对象,“Person p”则是声明了一个Person类型的变量p。中间的等号用于将Person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赋值给变量p,这样变量p便持有了对象的引用,变量p和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3.2 类与对象 3.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在创建Person对象后,可以通过对象的引用来访问对象所有的成员,具体格式如下: 看一个例子,具体如下: 3.2 类与对象 3.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在例程3-2中,通过“p1.age=18”将p1对象的age属性赋值为18,没有对p2对象的age属性进行赋值,但p2对象的age属性也是有值的,其值为0。这是因为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成员变量,Java虚拟机会赋予不同的初始值 3.2 类与对象 3.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当对象被实例化后,在程序中可以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来访问该对象的成员。当没有任何变量引用这个对象时,它将成为垃圾对象,不能再被使用。 情况1:变量超出作用域变为垃圾对象 3.2 类与对象 3.2.2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情况2:变量的值变为null 运行结果 在例程3-3中,创建了一个Person类的实例对象,并两次调用了该对象的say()方法。第一次调用say()方法时可以正常打印,但在第10行代码中将变量p2的值置为null,当再次调用say()方法时抛出了空指针异常。在Java中,null是一种特殊的常量,当一个变量的值为null时,则表示该变量不指向任何一个对象。在例程中,当把变量p2置为null时,被p2所引用的Person对象就会失去引用,成为垃圾对象 3.2 类与对象 3.2.3 类的设计 假设要在程序中描述一个学校所有学生的信息,可以先设计一个学生类(Student),在这个类中定义两个属性name、age分别表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定义一个方法introduce()表示学生做自我介绍。根据上面的描述设计出来的Student类如例程3-4所示 3.2 类与对象 3.2.4 类的封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