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主要气候特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辽宁主要气候特征
辽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较为复杂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寒冷期长东湿西干平原风大日照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10℃之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辽东半岛及沿海各地年平均气温均在9℃以上,而西丰至新宾一带以东地区在5℃以下)。2000年7月14日43.3℃ ,最低气温历史极值:铁岭市西丰县2001年1月13日-43.4℃。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内陆大于沿海,南部沿海地区在27~31℃之间,其余地区在31~38℃之间。最低气温≤0℃日数,140~天。年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区多达800~1毫米,西北00~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年日照时数多数地区为2300~2900小时。无霜期除在10天以下,大连南端和长海在200天以上,其他地区一般在10~200之间。
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回暖较快,风大干旱。进入春季后,虽有冷空气入侵我省,但降温强度已逐渐减弱,因此全省各地气温回升较快。4月平均气温除辽东山区的西丰、清原、新宾一带不足8℃外,其他大部地区在8~10℃,高达10℃以上,为我省春季回暖最早之地。全省大部地区在0~1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3%~17%。春季我省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受地形影响,我省4月中部平原和沿海地区风速较大,风沙天气较多米/秒。
沙尘天气特征
沙尘天气频发使辽宁省春季的特点之一,沙尘天气多数出现在3-5月份,其中以4月份最多。1991-2000年这十年间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不大,平均为13天,而从2000年开始沙尘日数逐年增多,同时沙尘天气出现的范围也呈逐年增大的趋势。辽宁省春季沙尘天气的中心主要在朝阳、彰武、新民(图8)
辽宁沙尘天气的沙源有两个,一个是辽宁上游即内蒙古中、东部的荒漠地区,沙尘在偏西北、北大风的作用下,主要影响辽宁的西、北部,有时波及到辽宁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另一个沙源来自辽宁本地,偏南大风把当地的沙尘卷起,形成沙尘天气,主要影响辽宁平原地区(图9)
夏季(6~8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高温潮湿。由于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并逐渐北移,潮湿的东南季风则沿着高压的西向北,受的影响, 我省夏季降水频繁、且雨量集中。季一般可达00~600毫米,但东西差异较大,辽西山区、西北风沙区不足400毫米,而凤城、宽甸最多达毫米
夏季三个月以7月气温最高,8月次之。7月平均气温除新宾、宽甸、长海低于2℃外,其他地区均达23~25℃。极端最高气温℃以上,其余各地35~℃之间。6~85天滑动降水量平均值持续10天≥历年3~9月“常年年平均日降水量值” *2,则满足条件的第一日即作为汛期的开始日,满足条件的最后一日即为汛期的结束期。辽宁省各地的入出汛时间差异较大,最早入汛为6月26~30日,最晚入汛为7月10~~夏季暴雨的地理分布有三个中心,最多的在千山山脉以南的丹东~大连地区,其次在辽、浑、太子河流域的下游,
再次在葫芦岛松岭山的东南。暴雨的极值分布与次数分布很相似,也是有三个中心,即千山山脉以南、辽西松岭山东南、辽、浑、太子河流域地区,以千山山脉以南地区极值较突出(图10)。
夏季暴雨的日变化
省内暴雨的日变化来看,午后和午夜是暴雨多发时段。
极值降水分布
下图给出24小时历史极值降水及其出现日期。
秋季(9~1月);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量骤减,气温速降。入秋以后,西北季风开始增强,太平洋高压南撤,气温迅速下降,9月各地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5~19℃之间,但清原、新宾已下降至1℃以下。雨量急剧减少,全季大部地区量在0~1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总量的14%~21%。
秋季大部地区平均风速在米/秒以下。由于不断侵袭,北风次数逐渐增多,气温迅速下降,省内各地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北向南先后见初霜。冬季(1~2月):主要气候特点是干冷,为期漫长。入冬以后,由于北方势力不断增强,干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北、西侵入我省因此我省空气干冷、降雪稀少1月平均气温除沿海在-4~-9℃外,其他各地均在-10~-17℃。极端最低气温辽东山区一般为-3~-℃,℃,大连地区最高在-℃左右;其他地区在-2~-3℃之间。冬季降水一般只有~0毫米,占全年总量的2%~4%)土壤封冻期除大连地区只有两个月时间外,其他地区可达3个月左右。
寒潮最早出现日期:
朝阳、建平出现在9月上旬,铁岭地区出现在9月中旬,朝阳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