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物理选修3-5-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ppt

发布:2024-12-19约3.19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判断古生物年代常用14C定年法。若干万年以前,始祖鸟通过摄食,吸收了植物中含有14C的营养物质,死亡后不再吸收。随着年代的推移,其体内14C的含量为现代鸟的,已知地表中14C的含量基本不变,14C的半衰期为T年,试判断始祖鸟距今年代为:()ABCD21.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BC例题: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另一系列衰变如下:已知P和F是同位素,则()A.Q和G是同位素,R和H是同位素B.R和E是同位素,S和F是同位素C.R和G是同位素,S和H是同位素D.Q和E是同位素,R和F是同位素B例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知()A.该核发生的α衰变B.该核发生的β衰变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BDab1、下面的事实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的是A、粒子散射实验????????B、氢光谱实验C、X光的发现??????????????D、天然放射现象巩固练习:D2、完成下面的核反应方程式????3.经过一系列?衰变和?衰变后,可以变成稳定的元素铅206,问这一过程?衰变和?衰变次数?解:设经过x次?衰变,y次?衰变238=206+4x92=82+2x-yx=8y=6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吗?日本科学家松本高明进行了一次大型实验,将1.34t汞(Hg)放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然后用五千万电子伏特的γ射线照射汞,照射时间为70天,再经过六年时间的冷却,得到74公斤的黄金(Au)和180公斤的原子序为78的铂(Pt)。目前,以这种方法生产1克黄金耗费人民币16000元。比普通金价贵上几十倍。3-2原子核衰变与半衰期人们通过什么现象或实验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1.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2.天然放射性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一、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可勒耳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天然放射现象钡铀云母翠砷铜铀矿斜水钼铀矿铀钙石矿铅盒放射源射线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出的射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照相底片放射性由左手定则可得如下结论:α射线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β射线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γ射线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射线,研究表明,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放射性由上图所示实验可得如下结论经过研究可得三种射线电离能力关系如下射线射线射线电离能力贯穿能力速度成分高能量电磁波1/10光速接近光速光速弱较强很强很强较强弱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天然放射现象氦原子核高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