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NF对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弯兔神经功能治疗的实验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DNF 对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弯兔神经功能治疗的实验研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被归属
为神经生长因子家族(Nerve growth factor family, NGFf)成员,其生物学效应
十分广泛,可维持脑、脊神经节、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发育中神经元的存活,
并支持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突起生长,是神经元存活的依赖因子。本
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BDNF 对兔脊髓空洞周围组织络氨酸激酶受体B
(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 TrkB)及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的表达影响。
并进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拟从新角度观察BDNF 对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
弯的修复作用,并讨论BDNF 促进脊髓病变修复的可能机制。
目的:研究BDNF 治疗引起的空洞周围组织的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变化,观察
BDNF 干预后的感觉、运动功能变化,旨为BDNF 将来在脊髓空洞症中神经功能保
护应用及BDNF 可能存在的治疗价值做基础性研究。方法:1 在前期预实验基础
上,取50 只健康日本大耳兔行颈7 节段立体定位仪辅助下Kaolin 60ul 脊髓内注
射,制作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模型。
2 建模前及建模后4 周、8 周、12 周行改良Tarlov 评分、痛温觉评分。3
建模后4 周、8 周、12 周行X 线、MRI 检查。
4 将成功建立的非交通性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弯模型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
治疗组。5 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行立体定位仪辅助下颈7 节段损伤组织内注射
60u1 生理盐水及60ul BDNF(10ng/ml)。
6 干预治疗后4 周、8 周及12 周行改良Tarlov 评分痛温觉评分。7 治疗后8
周及12周使用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BDNF 受体蛋白TrkB、P75 表达变化。
免疫组化结果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仪(Metamorph Image Sys-tem
(4.6))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至术后12周,在总共使用的50只实验动物中共
有30只可观察到脊髓空洞。
MRI显示空洞主要居于下颈段,有11只累及上胸段。空洞均表现为局限性中
央管扩张,大小不一。
30只中29只发生不同程度颈胸段脊柱侧弯。2.治疗组干预治疗后不同时间
点空洞组织周围TrkB、P75表达强于对照组及空白组。
3.治疗组干预治疗后不同时间改良Tarlo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
4.治疗组干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痛、温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
结论:1.BDNF干预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可提高损伤组织周围TrKB、P75表
达。2.BDNF干预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运动、感觉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