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4章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doc

发布:2017-03-04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章 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教学重点: 1.掌握锯齿波电压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锯齿波电压参数。 2.掌握单稳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掌握多谐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掌握施密特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环形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 3.施密特触发器的滞回特性。 学时分配: 序号 内 容 学 时 1 14.1 锯齿波电压发生器和多谐振荡器 3 2 14.2 单稳态触发器 3 3 14.3 施密特触发器 2 4 本章小结与习题 2 5 本章总学时 10 14.1 锯齿波电压发生器和多谐振荡器 14.1.1 锯齿波电压发生器 锯齿波电压在示波器、雷达、自动控制和测量仪器等设备中广泛应用。 一、锯齿波电压的参数 锯齿波电压的波形参见图14.1.1。 1.扫描期T1:要求在T1时间内电压随时间线性变化。 2.回扫期TB:电压在此期间迅速回到起始值,要求越小越好。 3.休止期TN:是扫描结束到下次扫描开始的间隔时间。 4.恢复期T2:T2??(TB(TN 5.重复周期T:T?(T1(T2 6.频率f:f?(?1/T 7.扫描幅度Vm:扫描期内电压的幅值。 图14.1.2 产生锯齿波电压原理图 图14.1.3用晶体管作开关的锯齿波电压发生器 二、锯齿波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 1.工作原理:利用电容器的缓慢充电和快速放电的过程,在电容器两端得到锯齿波电压。 2.工作过程:初始时开关S闭合,vC ?(?0。若将S断开,C开始充电,(?(?RC,VC按指数规律上升,经短暂时间T1(T1????()后再将S闭合,C快速放电。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以得到锯齿波。 3.简单的锯齿波电压发生器:如图14.1.3所示。用晶体管V代替开关S,在V的基极输入连续的矩形波,让V交替地工作在截止与饱和状态,就可以获得锯齿波电压。 三、自举补偿锯齿波电路 1.电路如图14.1.4所示。 (VG为电源;V2是射极跟随器;V1起开关作用;C1为自举电容器;V3是隔离二极管。 2.要求:自举电容C1电容量足够大。 3.工作原理:V1截止时,电容C充电,V2输出锯齿波正程电压;V1饱和导通时,C迅速放电,V2输出锯齿波逆程电压。同时+VG通过V3、C1、Re对C1再充电,补足被放掉的电荷。 14.1.2 多谐振荡器 在数字电路系统中,经常要处理脉冲的产生、延时、整形等问题,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多谐振荡器:能自动反复输出矩形脉冲的自激振荡电路,是无稳态电路。 无稳态电路:不需要外加触发信号,电路的输出状态会在高、低电平两种状态间反复不停的翻转,没有稳定的状态。 一、用非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1.结构特点:输出端与输入端接有反馈线,电路成环形。 2.工作原理 动画 环形多谐振荡器 3.起振条件:(R???R1)?≤?0.85?k(;R?(?0.8?k(。 4.实现电路措施: 用一块T081型四非门或一SN74S04型六非门集成电路实现; 用一块SN7400型四2输入与非门或CC4011型四2输入与非门,把每个与非门的输入端并接后改为非门来实现。 二、环形多谐振荡器的改进电路 1.改进电路:原电路中的R用电位器来代替。如图14.1.6所示。 2.参数选择:电位器R为1?k(,C为15?pF; 3.改进目的:构成频率可调的多谐振荡器; 4.频率可调范围:1.4 ??8?MHz 5.带石英晶体的环形振荡器,如图14.1.7所示。 特点:提高频率的稳定性;电路输出的工作频率决定于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f。 14.2 单稳态触发器 单稳态触发器:有一个稳定状态和一个暂稳态的触发器。 主要应用:延时、整形等方面。 14.2.1 用与非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1.电路组成 单稳态触发器由两个与非门和一个积分电路组成,如图14.2.1所示。 2.工作原理 电路处于稳态???外加触发信号,电路翻转为暂稳态???自动返回到稳态。 (1) 电路的稳态 无论vI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G2处于关闭状态,输出vO为高电平,这是电路的稳态; (2) 外加触发信号,电路翻转为暂稳态 设稳态时vI为低电平。当vI电平由低变高时,由于vC不能突变仍保持高电平,则使vo电平从高变低;随电容C的放电过程进行,vC将下降,维持G2开通的条件将被破坏,因此G2开通的状态是暂时的,是暂稳态; (3) 自动返回到稳态 当vC下降到关门电平时,G2由开通返回到关闭状态,vO由低电平返回到高电平。 3.正常工作条件:输入正脉冲vI的宽度tpI一定要大于单稳态的输出脉冲宽度tp。 4.弱点:正常工作依赖输入脉冲宽度。 5.改进措施:采用负窄脉冲触发的积分型单稳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