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县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油茶在玉屏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油茶产业已成为我县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玉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6月中旬,县政协成立调研视察组,采取深入本县田坪镇、麻音塘街道、朱家场镇、亚鱼乡、皂角坪街道等地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林下种植示范基地,油茶种苗采穗圃基地,油茶研发中心,油茶精深加工企业等实地调查,并召开调研视察座谈会,全面了解玉屏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状,现将调研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玉屏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状
玉屏是“中国油茶之乡”,贵州油茶重点产业区。2014年,“玉屏茶油”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2018年,国家林草局油茶工程中心在玉屏设立“西南山地油茶创新利用中心”,省科技厅批准在玉屏建议“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玉屏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油茶育苗基地;2021年,玉屏被列为以油茶产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2年,玉屏油茶产业园区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建设“国家油茶一、二、三产融合标准化示范区”;在玉屏设有大连民族大学油茶研发博士工作站,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屏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2023年10月1日起《玉屏侗族自治县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条例》施行。截止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23.45万亩(其中: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20000亩),100亩以上示范点35个,400亩以上示范点22个,示范村4个,年产茶油1374吨,油茶综合产值6.55亿元,惠及农户7.8万人;油茶种苗基地良种采穗圃550亩(其中:育苗基地300亩,良种采穗圃250亩),每年可供繁育油茶苗木4000万株,提供油茶良种穗条50000公斤,已选育黔玉1号、黔玉2号、民玉2号、民玉3号4个本地良种:培育规模油茶精深加工企业1家(年产茶油能力1500吨,处理油茶鲜果能力24000吨),油茶加工企业2家,已开发保健、日化、农特等油茶系列产品30余个。
总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组织机构相对健全,制度相对完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单位面积产油量有所提高;良种培育推广和苗木生产数量及效率增加;品牌建议和宣传高度重视;研发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开发成果明显。
二、玉屏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视察,经分析,目前,玉屏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种植技术有待提高,发展水平不平衡。近年来,油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油茶基地建设不断推进,部分种植户对油茶病虫害防控不够重视,影响油茶产量。个别基地(地块)采用小规格苗木栽培,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良,见效年限延迟。部分种植单位(户)对油茶抚育管理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
(二)生产经营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油茶抚育、采摘果机械化程度低,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健全,需要大量人力,劳务成本高,且效率低,至使油茶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如:田坪镇罗家寨新绿洲油茶基地。油茶投资期较长,部分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油茶可长期收益且管护成本逐年降低的优势。油茶副产物利用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茶油及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三)油茶专业科技服务跟不上,服务体系不完善。油茶方面的专业科技服务人员少,无独立发展机构,难以满足油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需求。油茶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不足。
(四)栽培管理技术缺乏且落实不到位,林地产量低。造林时造林地选择不到位,良种选择不精准,密度控制不合理(偏高),进入盛果期种植户不间伐或因间伐成本高难间伐;后期管理粗放;缺乏针对不同树形的修剪技术,导致树体通风透光、抗性差,座果率低;有些油茶基地由于体制不顺,加之缺乏专业技术支撑,资金不足(或不到位),油茶林大面积荒废,看护而不精心管理,从而导致林地产量低。
(五)宣传力度不够,对茶油行业认知度不高。由于油茶种植存在区域性,广大消费者对其缺乏了解,公众对茶油行业的认识度不高。
三、玉屏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玉屏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强良种繁育和良种选育。一是继续整改现有采穗圃,对品种来源不明,品种不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品种辨识和配置不清的采穗圃进行整改或取缔;二是扩大优良良种使用范围,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培训;三是加大良种选育监管力度,限制认可度低的良种推广使用。
(二)创新栽培抚育管理。从调研视察情况看,栽培抚育管理是油茶产生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新造林面积的有效途径。一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改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