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当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docx
浅谈如何当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上完后的心得体会
刘正云
(麦市镇清塘小学)
[摘??要]
众所周知,“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乡村女教师的我对小学科学学科充满了敬畏,因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不仅要是一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百科学家,还要是一名会探索有创新力的专家。首先,作为科学教师要明白自然和生活亦都是一本最大的“科学书”,需要教师“物尽其用”。其次,现在所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师也应该利用多种方法使其焕发生命的活力。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好科学实验。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不仅需要合理指导,更要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研究。最后,多多提倡和鼓励阅读科普读物和科普电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以及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在小学生的成长之路上也能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生活??探究实验科普读物、科普电视
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采用如语文、数学的一般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即不能只通过简单的阅读、讲解来学习科学知识),而是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自然、生活是本最大的科学书
(一)学习上利用“这本科学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自然很美,也很神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虽然农村学校的条件没有城里的条件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农村的自然资源比城里的丰富。如果教学中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个优越的自然资源,让学生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科学的诱惑与神奇。大自然能刺激儿童的神经,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如我在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蜗牛》这课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菜地里抓蜗牛饲养边观察边记录。学生的热情高、兴趣浓,很快掌握蜗牛的各部分的特征,蜗牛身体分为头部、壳部、和腹部,头部有两对触角,壳是保护器官、腹部有腹足是运动器官。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上利用“这本科学书”
例如,我在上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课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调查自己家中的所有厨房用具分别是用什么材料来做成的。明确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在课外的生活中就会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达到体验生活,掌握生活小常识的目的。
校对实验器材都没有很好的利用,那些资源都闲置起来了,这很令人心痛。作为一名乡村科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一)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会精神高度集中,并充分运用感觉器官去观察、猜测和感受教师的演示实验。多种器官并用,使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极强的印象,这样掌握的知识就比较牢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会走科学家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做好学生实验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科学实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推动力之一,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科学教师不能忽视小学生做科学实验这个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课里也曾学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可见独立“探究”的重要性!但在“独立”探究中要更好地组织教学、驾驭课堂就需要注意一下四点:
1.小组实验,选出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
2.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3.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再进行实验
4.教师合理指导,学生独立“探究”
在科学课堂中,科学器材如果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只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那么势必会使小学科学走向应试教育的道路,那么科学课那光辉亮丽的一面肯定会被遮挡,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我们应该在彼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让它在中间徘徊,带着那一份神秘的色彩,带着一份心驰神往在其间游离。
?(三)尊重实验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实验中,演示实验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的最大限度的成功。“万一”遇到失败,这时学生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感兴趣,会更专注地看着老师:“我倒要看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应沉着、冷静,充分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