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安高新区三里闸村交流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拥抱新时代,实现新跨越
三里闸村地处海安县城西郊,现有19个村(居)民小组,1226户,3966人,村域面积3.2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村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第一要务,村党总支秉持“服务”工作理念,创新推行“稳民心、聚民心、增民心、知民心、贴民心、乐民心”六心党建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抓手,以提高村民素质为基础,以村居干部“双带工程”为重点,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障,切实带领三里闸村全体干群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迈进。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1年至2016年连年攀升,连续六年被县表彰为“红旗村”、“四星级村”。2017年实现村营收入318.34万元,被县表彰为“红旗村”、“五星级村”。
一、多措并举促增收,村级经济实现了持续发展
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我村“两委会”一班人永恒的目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 “四有一责”抓落实,围绕创业富民抓推进,用活用足各项政策,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筑巢引凤,招引项目落户。我们通过“引凤还巢”工程,培育规模企业,增加税收分成。2017年我村入库二三产税收返还93.78万元。
二是盘活资产,适时收回变现。我们利用海胡南线优势,盘活闲置资产80多万元,对原有的集体店面房进行装修改造,重新对外发包出租,租金从原有的每年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几万元,翻了两倍多;及时清理陈欠往来360多万元,为村级经济增添后劲;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形成委托区农村经济服务站运营资金2200万元,年可增利息90万元。
三是加强管理,保值增值资产。我们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从人员配备、服务水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提高工业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更加安全、整洁、优美的生产经营环境。软环境的建设为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兴建厂房,实现滚动发展。借助高新区园区北扩项目用地的东风,从2012年以来新扩建了三里闸全民创业园一期、二期工程,规划总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9320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现已全部对外出租,全年可取得租金收益120多万元。
二、干部勇当弄潮儿,典型示范助推了创业富民
“谋事、谋人、谋发展、谋和谐稳定”,这四个“谋”字既是我们三里闸村的工作任务,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三里闸村老书记吉成银同志身体力行,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其创办的南通华厦磨具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培育,现转型升级,改为南通银富机械有限公司,年产值已达1000万元以上,为三里闸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全民创业的推动,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村(居)民自主创业的热情。6组居民吴厚余创办的南通奥里斯特机械有限公司,7组严广俊创办的机械配件有限公司,14组卢义程创办的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本村,全村已有20多名村居民创业用地均在20-40亩以上。通过今后几年的培育,力争我村经济总量步入全县前列。
三、引领村民奔小康,创新管理构建了社会和谐
发展村级经济,实现富民强村、和谐兴村是我们三里闸村“两委会”一班人奋斗的目标。三里闸人以村民自治为基点,以管理创新为手段,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务实开展工作。近年来,一批年纪轻、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被选进了村两委会班子,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我们村“两委会”一班人能自觉的把发展本村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千方百计选准致富新路子,多措并举增加村集体积累。引导、依靠村(居)民们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增强法治观念,明确责任意识。一方面,坚持“四议”、“四公开”、“一监督”,理财小组、议事小组、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责任意识、廉洁意识,更加主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积极开展“阳光村务”,及时准确做好村务财务公开,按季搞好民主理财,重大决策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季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状况,以及项目实施情况。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另一方面,实行村民自治,村民在增强民主意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法治观念,自觉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三是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能积极解决村(居)民普遍关心的困难和问题,务实搞好失地农民保障对接,全村19个村(居)民小组、计3500多人全部完成了失地农民保障对接。同时投入一定资金改善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为加强三里闸村居民法治观念,让村民更好的学法、懂法、守法。2017年,我村在隆田花苑建造了三里闸村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