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局限及进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局限及进路
摘要:近年来的医疗题材电视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前发展,在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带给影视市场一丝喜气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医疗剧背后掩盖着的诸如强化偶像元素、夸大职场纠纷、医药常识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是医疗剧发展的重大局限。医疗题材电视剧务必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到这些局限,并在内容展现与形式表达上予以解决,方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将医疗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电视剧 医疗剧 现实主义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行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影视艺术之中,医疗题材电视剧以其卓越的思想力成为大众新宠,它是生活的艺术化表现,是将社会生活中大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加以艺术化创作,借此传递健康的价值观念。医疗剧秉承现实主义美学传统,不断观照现实、突破自我、完成影视作品赋予其的责任与义务。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对市场化与金钱浪潮的不断冲击,医疗剧的发展愈发浮躁,不可避免地逐步进入窠臼之中,影视从业者必须看到这些桎梏,在规避这些问题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道路。
医疗题材电视剧镜像扫描
罗弦认为:“医疗剧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医疗剧是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一个或几个医生为主线贯穿全剧的情节系列剧。”①的确,在电视艺术诞生四年之后,医疗题材电视剧便出现在了荧屏之上:1940年4月12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摄制的《基戴尔医生的奇特病例》正式播出,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医疗题材的作品。②在中国电视艺术上,电视艺术与医疗题材电视剧的诞生的日期也极为相近。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广播。9月4日,刚宣布正式播出仅两天的北京电视台直播了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这部电视剧就是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的第一部医疗题材电视剧。③时至今日,我国的医疗题材电视剧已成为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之一,它的类型化叙事也逐渐走向成熟。
近年来,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呈现出重品质、讲格调的发展格局,它们讲述着社会焦点与热点话题:人工流产、未婚先孕、试管婴儿……2012年火爆荧屏的电视剧《心术》接连斩获安徽卫视国剧盛典“年度十佳电视剧” 、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2014年《爱的妇产科》在第十届中美电影节上获得“优秀中国电视剧金天使奖”;2017年播出《外科风云》入选“一带一路”推荐剧目。一座座奖杯印证着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品质之路,但只看到它绚烂的一面而忽视它背后的问题,医疗剧的发展也终将举步维艰。
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局限
一、强偶像的外形取悦。近年来,电视剧作为文化产业的属性愈发弱化,作为拉动GDP增长的娱乐工业属性却一直强化。不唯剧作品质、只为金钱的逐利取向,也在医疗题材电视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具有粉丝号召力的俊男靓女成为医疗题材电视剧演员的主要构成时,粉丝在社交媒体的对剧作话题的刷屏讨论让剧作迅速火爆,无论评价高低好坏,制片单位终将完成了当下收视率利益性的收割。然而“鲜肉”演员总是缺少人生的阅历,对医护人员的演绎缺乏深刻体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大众对针砭时弊医疗剧作的渴求,醫疗题材电视剧也大多因此走向“偶像剧”范畴,现实主义的内核性则成为附属与边缘。
二、带偏差的医药常识。医疗题材电视剧一方面试图借助影视艺术的外衣将医护人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展现给观众,以求推动医药体制改革,或希望对医药行业进行一次精神洗礼,或希望大众进一步对医护人员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却又充斥着无边无尽的医疗疏漏:抽200CC的血液送去化验、百分之九的生理盐水一百毫升、速尿10克……这样一幕幕“医疗常识”从电视剧中播出,无疑对普通观众产生医疗误导。医疗常识的缺位,将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优点一扫而光,降低了观众对于此类剧集的认同感,使文艺作品鼓舞人、影响人的功效大打折扣。医疗题材电视剧在拍摄过程中应当极力避免此类医疗常识的缺位,以更加严谨的姿态拍摄剧作。
三、小纠纷的浓墨描绘。艺术源于生活,但它高于生活。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剧将故事艺术化加工,通过视听语言演绎出一曲动人心魄的曲目。就在为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内容的可看性,编剧将医患关系浓墨重彩的进行描绘,以一种放大矛盾的形式将故事讲述开来进行艺术加工时,无论是医者的负面形象还是患者的得理不饶人,都能够让剧集更加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样无疑将社会矛盾放大化,冲淡了行业剧对从业人员精神的浇筑,也让我国医疗从业者医者仁心的形象淡化。此类剧集无疑是对商业性与娱乐性的把握失衡,使得国产医疗剧在热播的同时迷失了价值体现。
四、大篇幅的职场情感。当代电影理论奠基人克利斯蒂安·麦茨指出:“由于电影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使自己成为了一种语言。”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必定有几条错综复杂的线索,这些线索与故事线条看似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