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680-2009 彩色马蹄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B61
备案号:26853-2010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680—2009
彩色马蹄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propagationandcultivationofZantedeschiahybridtubers
2009-12-12发布2010-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1/T680—2009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组培苗生产技术 1
3.1繁殖 1
3.2生根苗出瓶质量指标 1
4生根苗驯化技术 1
4.1环境条件 1
4.2基质 2
4.3移植 2
4.4驯化管理 2
4.5生根苗驯化时间 2
4.6驯化生根苗质量指标 2
5种球培育技术 2
5.1繁育地的条件和设施 2
5.2一年生子球生产 2
5.3二年生子球生产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杀菌剂、杀虫剂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质消毒方法 6
II
DB11/T680—2009
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新兴的花卉品种不断引进国内,其中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生产技术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推动彩色马蹄莲种球国产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规范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花卉协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周涤、王春城、单宏臣。
1
DB11/T680—2009
彩色马蹄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彩色马蹄莲组培苗生产技术、生根苗驯化技术、种球培育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彩色马蹄莲种球塑料大棚生产技术。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彩色马蹄莲callalily(Aestivaltypes)
除佛焰苞为白色的马蹄莲(Z.aethiopica)之外的同属植物的原种及杂交种的总称。2.2
—年生子球oneyear-oldtuber
组培苗栽培一个生长季发育而成的块茎。2.3
二年生子球twoyears-oldtuber
一年生子球栽培一个生长季发育而成的块茎。
3组培苗生产技术
3.1繁殖
3.1.1外植体的采集
采集外观健康、饱满、无病变、无霉变、直径≥4cm的块茎上的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
3.1.2灭菌及初代培养
采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灭菌5min~10min,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一瓶试管放入一块外植体,14d后没污染的外植体转入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0d后转入继代培养基上。
基本培养基为:MS,3%蔗糖,pH5.8。培养条件为23℃~25℃,光照12h,2500Lux~3500Lux。
诱导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为23℃~25℃,光照12h,2500Lux~3500Lux。
3.1.3继代培养
每20d~30d继代一次。
继代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为23℃~25℃,光照12h,2500Lux~3500Lux。继代20次后应更换继代材料。
3.1.4生根培养
将芽高达到2cm的健壮植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10d~20d生根。
生根培养基为:1/2MS,3%蔗糖,0.1%活性炭,pH5.8。附加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为23℃~25℃,光照12h,2500Lux~3500Lux。
3.2生根苗出瓶质量指标
合格的生根苗应健壮、株高为2cm以上,基部生根2条以上,根长1cm左右。
4生根苗驯化技术
4.1环境条件
2
DB11/T680—2009
在光照、温度、湿度可调控的温室进行。相对湿度为60%~90%,光照时间12h~16h,光强为3000Lux~10000Lux。
4.2基质
采用的基质要经过消毒,不得含有病原。要求基质疏松、透气和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使用草炭:珍珠岩=2:1,加入适量蛭石可增加基质的保水性,混合均匀后填入苗床或育苗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