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ptx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本节要点
回顾旧知
1.透镜是一种__光__学__元件,透镜有两类:一类
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_凸__透__镜__,如_远__视__眼__镜___
镜片;另一类是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_凹__透__镜___,
如_近__视__眼__镜___镜片。
2.__光__心__在透镜中心处,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
镜表面的直线叫做透镜的_主__光___轴__。
3.凸透镜对光有_会__聚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_发__散___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
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_焦__点___,__焦__点__到光心
的距离叫做_焦__距___,一个透镜有两个_焦__距___。
情境导入
在中国航天的“太空授课”中,航天员在空
间站内,做出了水透镜。通过这个水透镜,我们
看见了航天员倒立缩小的像。
凸透镜是否一定成
倒立缩小的像?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新知探究
知识点
探究
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验器材凸透镜(已知焦距)、光具座(带刻
度尺)、蜡烛(或其他光源)、光屏和火柴。
实验设计
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位
置(2倍焦距外)逐渐靠近凸透镜。调整光屏位置使
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时,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2倍焦距:距离为焦距的两倍(从光心开始),用2f表示
物距(u)像距(v)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注意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物距(u)像距(v)
2.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2倍焦距外),
调整光屏位置,使烛焰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将观察到的像的情况和物距、像距等记录在表中。
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____cm
4.移动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调整光屏,在烛
焰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分别成等大清晰的像、放大
清晰的像时,将成像的情况和物距、像距等记录在表中。
5.将蜡烛移到凸透镜焦点处,观察能否成像。再继
续移动蜡烛靠近凸透镜,观察烛焰在光屏上能否成像。
撤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将观察到的情况
记录在表中。
6.重复几次上面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点击图片观看实验视频
凸透镜焦距f=_1_0__cm
实验序号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物距u/cm像距v/cm
1缩小倒立实像3015
2等大倒立实像2020
3放大倒立实像1530
4放大倒立实像1260
5-10-
6放大正立虚像8-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实验结论
1.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外时,成缩小、
倒立的实像;
2.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等大、倒
立的实像;
3.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4.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时,不能成像。
5.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成放
大、正立的虚像;
实验物距像距像的性质物与像相对于透
序号u/cmv/cm大小正倒虚实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