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KL-6在部分肿瘤及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进展.pdf

发布:2025-02-05约1.77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KL-6在部分肿瘤及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进展--第1页

KL-6在部分肿瘤及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进展

王妍亭;颜浩;韩娟;刘进衡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17(022)002

【总页数】5页(P339-343)

【作者】王妍亭;颜浩;韩娟;刘进衡

【作者单位】610017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610017

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610017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二

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

【正文语种】中文

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抗原-6(krebsvondenlungen-6,KL-6)是日本学者Kohno等

人1985年研究肺腺癌时发现并命名的,属于肺细胞抗原的第9族,类属于黏液素

MUC1家族,为相对分子量接近200000道尔顿的大分子糖蛋白抗原物质[1-2]。

主要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呼吸性支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腺浆液细胞分泌,同时

还分布于乳腺、胰腺导管中,而在I型肺泡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支气管腺体细胞

中无表达[2]。当疾病导致肺泡上皮受损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KL-6浓

度增高,并通过损伤的肺间质基底膜渗漏入血,导致血中KL-6浓度升高,故血清

KL-6水平增高,可作为肺损伤的敏感性指标[3]。研究显示,血清KL-6在部分肿

瘤及呼吸道疾病中表达增加,有望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现

就KL-6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KL-6最初是作为肺腺癌相关抗原被认识的,后陆续有研究发现KL-6与直肠癌、

KL-6在部分肿瘤及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进展--第1页

KL-6在部分肿瘤及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进展--第2页

乳腺癌、胰腺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并可用于监测部分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

及评估治疗后效果[1,4]。下面将逐一介绍KL-6研究较多的各类肿瘤性疾病。

一、肺癌

KL-6主要用作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KL-6应用于肺鳞癌

诊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18%,相比肺腺癌52%,诊断意义不及KL-6应用于肺腺

癌大[5]。研究显示,肺腺癌患者血清K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较高浓度的

KL-6往往提示远处转移或是预后不良[6]。相较于对腺癌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癌

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KL-6因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中亦有

较高的表达,故特异性较CEA差[7]。尽管如此,很多有关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效果及预后的研究,仍将KL-6纳入分析,或者与其他肿瘤标记物共同分析。

Shoji等纳入了204例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IA期)患者,发现血清KL-6浓度与肿

瘤的远期复发相关,这可能有助于划分对于哪类群体需要进行更密切的远期随访

[8]。在Ishikawa等的研究中,KL-6作为一项独立的生物学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

分组,其中进展期这一组的患者,KL-6水平明显高于疾病控制期及稳定期组的患

者[9]。不仅如此,该研究还发现血清KL-6水平能够反映疾病的预后及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效果[9]。Kamiya等将KL-6与CEA共同研究评

估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治疗的反应[10]。研究显示,对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受

试者支气管上皮细胞衬液中,KL-6及CE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治疗不敏感的

患者KL-6轻度升高,CEA变化不明显[10]。相比血清中的KL-6及CEA,支气管

上皮细胞衬液中的这两项肿瘤标志物更具有敏感性[10]。上述资料可看出,KL-6

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如结合其他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肺癌的诊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