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崩塌区防治措施及治理方案(最全).doc
滑坡崩塌区防治措施及治理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滑坡体的形成特点 2
2.1地层岩性与滑坡 2
2.2影响滑坡的变形特性 4
2.3滑坡体的分类 6
2.4滑坡对线路工程的影响 8
3滑坡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其对要防治的适用性 8
4滑坡的防治方案 9
4.1绕避滑坡的方案 9
4.2线路通过滑坡的治理方案 9
5预防“工程滑坡”的方案 12
6总结 16
1工程概况
本线路起点为长安营220kV升压站,终点为儒林220kV变电站,新建单回架空线路40km。路径途经的地貌单元主要有构造剥蚀中低山、山间凹地、河流阶地等。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及埋藏条件,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
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以山区地质地貌为主。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故地下水对基础无影响。局部位于山间凹地的塔位,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埋藏较浅,埋深一般为0.8~1.0m
由于各矿山开采时间的过程与沉陷状况不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各种开采状况相互影响,必然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移动和变形,造成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如图1-1所示),对基础及上部结构产生附加作用力,造成建筑物的损害甚至破坏。如果设计方案对煤矿采动影响区的塌陷和变形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可能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带来巨大损失。滑坡灾害危害严重,治理费用昂贵,治理方案的正确与否不仅决定着滑坡防治的成败,而且影响治理费用的高低。因此优化防治方案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滑坡的类型、性质、规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还未总结出最优化的方案。在此提出确定防治方案应考虑的四个因素和不同类型滑坡的治理方案(包括用桥梁和隧道饶避滑坡的方案及线路通过滑坡的6种方案),以及预防高边坡和路堤填方引起的工程滑坡的处理方案供参考。
图1-1滑坡体滑动后剖面图
2滑坡体的形成特点
2.1地层岩性与滑坡
地层岩性是坡体组成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滑坡产生的一种主要地质条件。实践表明,滑坡多发育于泥质、粉质、泥灰质、凝灰质等及其变质岩系的地层组成的坡体内。它与这些地层中含有水化性强的岩土如黏土、粉土、特别富含高岭土、伊利土、蒙脱土和膨润土等在岩性上易于滑动者密切相关。前者为易滑地层,后者是易滑岩性,以下分别叙述。
2.1.1易滑地层
在易滑地层分布地区的坡体,非但由岩层组成的坡体内因分布有易滑的层次可形成滑带,或地下水携带了易滑的岩土沿构造裂面富集而易滑动;即使坡体是由此类岩层破坏后组成的堆积物,亦因含有大量易于水化的岩土,在雨季中亦易于滑动。易于产生滑坡的地层,概括有下述
数类:
1)第四系地层中的粘土岩组(包括粉土及粉砂)是易滑地层
2)泥岩及其变质岩系的地层为易滑地层
3)煤系地层及其中铝土岩为易滑地层
4)含泥灰岩及炭质的盐酸盐地层为易滑地层
5)岩浆岩地层中花岗岩风化壳地带滑坡发育
6)凝灰岩及含凝灰质的地层为易滑地层
7)各种富含泥质的片状变质岩和风化片麻状的变质岩为易滑地层
8)其他含易溶盐地层、含某些易溶化学及生物沉积物的地层等为易滑地层
2.1.2易滑岩性
易滑地层之所以易滑是因为它组织结构疏松,易于进水,含遇水易软化强度可因之锐减的岩土。以下论述这些易滑岩土:
1易滑岩性的岩层矿物特征
1)易滑岩性的岩层其矿物集合的形态以土状(如硼砂、高岭土、绿泥等)、纤维状(如纤维石膏、纤维蛇纹石等)、片状(如石墨、云母等)三者为主,它具低硬度(如滑石与石膏)、易于劈开的解理(如云母、石膏)、呈土状断口(如高岭土)和具脆性(易在受力下呈粉末状如白垩)与柔性(如石膏软质矿物可切成碎片)。
2)易滑岩性的岩层多由水化性强的造岩矿物组成,即以滑石、绿泥石、高岭土白云母、石膏、芒硝、硼砂、白垩、岩盐、钾盐为主,风化成次生矿物为泥质者(例如角闪石风化成绿泥、蛇纹石风化成黏土类土、黑云母风化成绿泥等黏土矿物、和长石风化成高岭土)。
2易滑岩性的岩层的组成特征
1)在岩土中的胶结松散,而以泥质胶结的易在水浸下解体。在沉积
岩中含凝灰(粒径小于2mm)火山碎屑的岩土,含粉砂(粒径0.005~0.05mm)和泥质(粒径小于0.005mm)的岩土,由铝质组成的铝土岩包括红土与铝土,由黏土与石灰质混合的泥灰岩土,由易溶盐(钠盐、钾盐和石膏)组成的岩土以及含有机物(如煤、油页岩、泥炭等)的岩土等等均在水化后易于滑动。
2)黏土岩类之所以易于滑动,系由高岭石为主组成了高岭石黏土,由蒙脱石为主组成的蒙脱石黏土(包括膨润土、膨土岩、斑脱岩和漂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