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制式对比.ppt
;2.1功能定位;;;地铁、轻轨
线路:高架或地下独立路权,地铁转弯半径350m,轻轨150m,实际更大
运营:地铁超过3万人/h,轻轨超过1.5万人/h;
车站:封闭车站,建设面积较大
投资:地铁约6~8亿元/km;轻轨3~5亿元/km;后期运营费用高
适用区域:
适应:特大城市,作为客流量大的主要客运走廊,需要形成网络
审批:国家对地铁、轻轨建设有明确的审批标准
周期:受拆迁等影响,工程周期较长;相同点:平安舒适、环保美观
优势: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
投资相当于地铁的1/4~1/5,轻轨的1/2~1/3
建设周期在2年左右,而地铁/轻轨一般需5~6年;巴士快速公交〔BRT〕
线路:地面敷设为主,转弯半径约13m,需要专用车道
运营:车长一般18m,合理运能在0.4~1.2万人/h;网络化好
车站:地面车站为主,需要封闭站台
投资:投资约0.3~0.5亿元/km;设计年限相对其它方式短〔10年〕,公共汽车车辆更换年限短
适应区域
适应:特大轨道延伸和补充;百万人口城市骨干,过渡性的中运量公交方式
应用:已在国外普遍应用;在国内已有10几个城市建成有BRT,常用的中运量公交方式
周期:建设周期较短;巴士快速公交〔BRT〕
已有的公交廊道上,满足客流需求:提升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运送速度;相同点:地面敷设为主,占用道路路权;运能介于轻轨与常规公交之间。;不同点:(1)运营组织优势:现代有轨电车具有更大的主线能力和运营速度。
-BRT系统:主、支线灵活的组织,具有更大的覆盖面,由此带来的客运量;但主线运能和运营车速受车辆相互干扰,相对要低;
-有轨电车:大容量的车辆,控制发车间隔,在主线的运能和速度上具有优势;但需要加强车站换乘衔接。;形象美观
引导性强:形象美观,具有较强的引导性,提高公交吸引力,引导用地开发,提升城市品质具有作用
TOD开展模式:引导促进新城开展,推进土地集约化使用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节能环保、快捷舒适是现代有轨电车的突出特征,也符合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全寿命投资本钱与BRT根本相当;车辆费用和运营费用与BRT根本相当;比较分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