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手册-第2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清水型生态系统工程维护监控体系
日常巡检及方法
1)水位观测:观察水体中放置测量水位的标尺的水位数值,有无增减,及时补水或者排水;
2)水体透明度监测:使用赛氏盘测量水体透明度,若水体浑浊,透明度小于1米,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提升透明度;
3)水温测量:测量水体主要区域的水深1m处的水温,观察不同水温条件下,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理特性;
4)巡查施工状况:查看湖区范围内的施工状况,包括施工工序、施工人数、施工特点等,并对重点工艺拍照、记录;
5)查看异常情况:观察水生植物、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有无异常情况,若有异常情况,拍照、记录,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水质监控
水质监控指标一般以水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整密切相关的氮、磷营养盐含量,叶绿素a、pH、透明度、水温等指标。
1、水质采样:用聚乙烯瓶现场采水样1L,水样采集根据水体的深度进行,水样采集宜在晴天的上午,采集后及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不同水深的采样要求为:
a)水体水深不足1米时,在二分之一水深采集一个水样;
b)水体水深小于5米时,在水面下0.5米采集一个水样;
c)水体水深在5~10米时,在水面下0.5米采集一个水样,在水底上0.5米采集一个水样;
d)水体水深大于10米时,在水面下0.5米采集一个水样,在二分之一水深采集一个水样,在水底上0.5米采集一个水样。
现场检测:溶解氧、pH、水温用YSI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现场测定,透明度用黑白盘现场测定,使用时将YSI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在水面下0.5~1.0米处进行测定。实验室分析检测:氮、磷营养盐含量,叶绿素a含量在实验室用相关仪器分析得到。
表2-1 主要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分析指标
实验方法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正磷酸盐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硝酸盐
紫外分光光度法
铵盐
纳氏试剂比色法
亚硝态氮
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a
热乙醇萃取法
透明度
黑白盘法
溶解氧
电极法
水温
电极法
pH
电极法
监控频次
水质在维护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每月监控一次水质指标即可。但是当水质出现异常情况或工程节点时,应加大监控频次。
当水体变绿,藻类爆发时,为了防止藻类爆发,可每日检测一次;若出现“水华”现象,必须每日检测一次,直到“水华”现象消失。
当水体浑浊、水体受污染、换水频率大、受周边影响频繁等情况时,应在出现此种情况时和改善后各检测一次,了解改善措施是否改善了水质。
当种植水草、放养鱼类、投放底栖动物、投加浮游动物等工程节点时,应在工程节点前后各检测一次,了解工程措施对水体的影响。
沉积物监控
1、监控指标
底质沉积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底栖动物提供了生存场所,也使水生植物根系固着,并为水生植物提供部分营养物质。因此主要检测指标为与水生动植物密切相关的氮、磷、有机碳等物质。
2、监控方法
根据沉积物的性状、特点、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及水体底质面积的大小对底质进行分区采样,使用抓斗式采集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每个样品采集500g即可,将样品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并磨细过筛,用相关方法进行分析实验(表10-5)。
表2-2沉积物指标的分析方法表
指标
实验方法
方法依据
全氮
半微量开氏法
GB 717-87
全磷
酸溶光度法
F-HZ-DZ-TR-0057
有机碳
重铬酸钾—油浴法
GB 9834-88
3、监控频次
沉积物在维护期处于稳定状态,要经过一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积累才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沉积物的监控频次为一年一次为宜。当补水带入大量的沉积物或水体受悬浮质较多的水源污染时,可对污染前后采样检测。
2.4水生植物监控
1、监控指标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衰老、死亡都对水质有较大的影响。品种的差异、覆盖率的大小、生物量的多少、生理特性都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维护期,水生植物的主要监控指标为: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品种;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覆盖率;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生物量;④生理特性。
2、监控方法
水生植物监控主要采用样方统计法,人工现场勘测。 即每400㎡取1㎡样方,记录其中各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并计算出其所占比例,统计得到覆盖率,最后画出水生植物覆盖度分布图。
3、监控频次
由于水生植物在一年四季都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维护期仍要加大监控频次,一般每月一次为宜。当水体出现异常情况时,也需对水生植物进行监控,了解异常情况是否对水生植物造成了影响,并影响程度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2.5鱼类监控
1、监控指标
维护期对于野杂鱼和肉食性鱼是主要的监控目标。野杂鱼对景观水体生态系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