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休克.ppt

发布:2016-09-11约6.83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诊断要点 1病史:有用药或毒虫刺咬等致敏原接触史。 2发作时表现:多为突发,大多数患者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接触(常为注射)抗原5分钟内,有的几十秒钟内便可发病,一旦起病,患者在极短时间内陷入休克状态。 3早期表现:过敏反应几乎总是累及皮肤。超过90%的患者合并荨麻疹、红斑或搔痒症。患者还可出现眼痒、流泪、头晕、胸闷、气短及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上呼吸道通常亦受累,,表现为鼻塞、大喷嚏或卡他性鼻炎,继之则可出现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窘迫、发绀等。 4呼吸和循环衰竭表现: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显著下降。心动过速常见,在非常严重的过敏反应中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 5其他特征:血管性水肿,水肿累及皮肤深层和黏膜表面。皮肤,典型的皮肤病变是荨麻疹,并伴强烈的搔痒。皮损呈红色,高于皮面,有时中心发白;边界常不规则,大小不一。皮疹可相互融合形成巨型荨麻疹。有时真皮受累,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和水肿。 二处理要点 1给氧、心脏监护和建立静脉通路。 2立即评估气道开放情况:如果换气不足系喉或口咽水肿所致,难以进行积极的开放气道的有创的方法,这时可推迟气管插管的尝试,在极端危急的情形下,环甲膜穿刺或许可挽救生命。吸入β受体兴奋剂可对抗支气管痉挛,喘息的患者应予使用。 3静脉通道的内径应尽可能大,以满足可能向静脉内回输大量液体的需要。输液时选择等渗晶体溶液(生理盐水或林格液)较好。如有低血压或心动过速,输液量在儿童为20毫升/千克,成人为1升。进一步的补液治疗将取决于患者的反应。对严重低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较大的补液量。 4药物治疗首选肾上腺素。当只有轻微的皮肤反应时。 5甲强龙80-200毫克静滴 6当只有轻微的皮肤反应时,给予抗组胺药 7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同感染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休克是一种组织灌流低于生理需求的状态。如机体失血量过大超过机体代偿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组织灌流及氧供,即发生失血性休克,包括创伤因素、血管因素、胃肠道因素和妊娠相关性因素。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急性发作的失血性休克。 一诊断要点 1病史:外伤史、出血性疾病史、既往外科疾病史和妇科疾病史。 2休克早期症状。 3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注意点:不应将收缩压作为判断休克的主要指标。 (2)头颈部:颅内出血一般不造成休克但婴儿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3)胸腔。 (3)胸腔 (4)腹部 (5)盆腔 (6)四肢 (7)神经系统 4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全血细胞分类计数。 (2)凝血机制。 (3)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4)血清学标志。 (5)尿HCG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三)诊断性腹腔灌洗和后穹隆穿刺。 二处理 处理失血性休克的三大目标是(1)最大限度地增加携氧能力-保障足够的通气量,增加血氧饱和度,恢复血流量。(2)控制进一步出血。(3)迅速而恰当地处理患者。 1保障组织器官的灌流及氧供,纠正休克。 2容量复苏:血压、血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液体复苏,通常使用的是等张液如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 3高渗盐液:很少用。伴有严重低钠低氯血症,Na120mmol/L,效果较好,但不宜过多过快输注。 4病因治疗 5相关科室医生会诊。 休克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刘瑞 Insert Title Text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临床识别与紧急处理 休克的发病机制 各型休克的临床处理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病因 (一)失血与失液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见于1.外伤出血,如:头面部损伤、四肢大血管损伤、胸腹腔内脏破裂、骨盆骨折等等。2.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腹腔内恶性肿瘤破裂、产后大出血,各种原因大咯血等等。若快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超过50%则往往迅速导致死亡。 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大汗淋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霍乱,大面积烧伤血浆渗出等等,引起有效血容量锐减,发生休克。 这两种情况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 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霉菌)及其释放的毒素侵入人体,导致全身感染。肠梗阻等肠道内细菌毒素移位、入血,导致全身感染,引发感染性休克。 (三)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大面积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结核、恶性肿瘤等引起大量心包积液,外伤造成心脏或心包损伤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显著下降,称为心源性休克。 (四)过敏 过敏体质者注射某些药物、血清制品、疫苗引起过敏,对某些食物、空气尘埃、花粉、工业中吸入有害气体等等过敏,造成过敏性休克。同时伴发荨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