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 .pdf

发布:2025-03-18约2.2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第1页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当代的大

一学生,刚走过高考的战场,那么就从高考制度说起,来由浅入深地

探究中国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诸多问题吧。

一、我国目前的教育失衡现状

国家教育整体投资不足,一线城市成为高校集中地,同时高考的

录取工作向本地区的倾斜又十分严重,同样的试卷,同样的分数下,

只因为所在的地方不同,就可能上了两个简直是天壤之别的高校。另

外要特别提到河南,这个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十三分之一的人口大省,

居然只有一所211高校,而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的一流学府,在河

南省的招生确鲜有扩充之势。由于人口众多,而高校提供的名额没有

相应的增加,导致录取分数过高,河南的考生想上一个好的大学,就

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类似这样的省份还有山东,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

来,像1977年那样的类似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在这里重现

了。

当然,教育失衡也着重体现在城乡差距上,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这样的地区差距上。无论是媒体还是网络,“教育公平”这四个字的

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正反映了教育存在不平衡的现状,这个问题

不能再回避。教育不但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命运,也关系着眼下

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活的荣辱悲欢。

二、高考制度的功与过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

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无疑是需

要高考制度的,它给了人们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给了贫苦的孩子一

个出人头地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命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第1页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实践报告--第2页

运的机会,也为国家建设选拔了一部分优秀的人才,在历史的进程中,

高考制度存在着,自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

然而,像高考这样“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带来一个特别严重的弊

端就是造成了“应试教育”。在这样一个高考重压的模式下,所有的

学习都围绕考试展开,高考考什么,我们学什么,高考怎么考,我们

怎么学,所有的学习、所有的思考,都被牢牢地限制在高考的圈子中,

其结果就是应试教育得到了一个个只会考试的机器。

三、教育失衡带来的问题

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我国高考录取分数线

以及高校招生指标投放计划存在地区差异,每年高考录取率东部高于

中西部,大城市高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平衡

性,直属高校在属地投放的招生计划比例较大,导致稀缺的优质高教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受到强烈质疑。由此又引发出一个教育怪像,那就

是高考移民现象,这样一来又对西北等一些偏远地区的造成了新的不

公平。

贫困地区的孩子无学可上或上不起学、农村合格教师匮乏、随父

母进城打工的孩子流落在农贸市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

困难。这表现为,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失学,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接受

教育的质量不高,很多学校仍然要收借读费、赞助费。教育费用仍然

是农民工家庭最大的负担之一。

四、关于高考制度和教育失衡的解决对策

一、高考试题应逐渐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为考生创造

更多机会。同时出题者要紧紧扣住考试大纲,以能力测试为主,控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