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汇报人:卢婧雯 指导老师:吴敏 报告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材料、方法与主要技术路线 五、研究条件、可行性与困难 六、研究进度安排 七、预期结果 八、参考文献 海洋沉积物概况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已报道的微生物物种中,海洋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0% 在整个海洋环境中只有0.01%-10%的微生物是可培的,而可培的深海微生物则更少。 全球沉积物采样点 海洋沉积物中存在的微生物 细菌:proteobacteria 包括α、β、γ、δ、 ε 变型菌纲; Holophaga/Acidobacteria ; Planctomycetales 古菌:Euryarchaeota和Crenarchaeota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分离培养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提供材料,分析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其多样性。 对海洋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寻找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 对疑似新种进行多相分类学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分离 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 疑似新种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四、研究材料、方法与主要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五、可行性与困难 可行性: 1. 实验室有较成熟的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平台; 2. 可获得较丰富的沉积物样品; 困难: 1. 微生物分离鉴定实验方法不熟悉; 2. 深海微生物的可培养率较低。 经费预算 生化试剂: 2000 元 序列测定: 3000 元 指标测定(电镜、脂肪酸、GC含量):2000 元 标株购买:2000 元 其他耗材: 1000 元 总计:10000 元左右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09.11-2010.2 微生物筛选、分离、纯化; 2010.2-2010.3 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2010.3-2011.1 多相分类学研究及活性物质筛选 2011.1以后 完成论文 七、预期结果 构建海洋沉积物菌株库,完成相关生物信息的描述(多样性、活性物质等); 参与分离鉴定微生物新物种1-2个; 建立海洋微生物新种1-2个。 八、参考文献 [1] Byung-Yong K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6), 56, 2653–2656 [2] S. Shivaji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5), 55, 1453–1456 [3] Jung-Hoon Yo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4), 54, 1799–1803 [4] Fengqin Sun, Baojiang Wang, Xiupian Liu, Qiliang Lai, Yaping Du, Guangyu Li, Jie Luo and Zongze Shao. IJSEM Papers in Press(2009) [5] So-Jeong Kim, Soo-Je Park, Dae-No Yoon, Byoung-Joon Park, Bo-Ram Choi, Dong-Hun Lee, Yul Roh and Sung-Keun Rhee. Marinobacterium maritimum sp. nov., a marin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Arctic Sediment.IJSEM Papers in Press(2009) [6] Parkes R J, Cragg B A, Bale S J, et al. Deep bacterial bio-sphere in Pacific Ocean sediments. Nature, 1994, 371: 410-413. [7]Newberry C J, Webster G, Cragg B A, et al. Diversity of pro-karyotes and Methanogenesis in deep sub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Nankai Trough, Ocean Drilling Program Leg 190. Environmental Micro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