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安全保卫应急预案.docx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各类危害银行安全的突发事件,保障银行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银行正常经营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抢劫、盗窃、诈骗、火灾、爆炸、自然灾害以及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等。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始终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防处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本行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依法合规,科学应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采用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银行安全保卫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由行领导担任总指挥,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办公室、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会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指挥中心职责:
1.全面领导和指挥本行安全保卫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研究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
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调配应急资源。
4.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事件情况,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信息。
(二)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1.现场处置组:由安全保卫人员组成,负责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警戒、疏散人员、保护现场、制止犯罪行为等工作。
2.抢险救援组:由安全保卫人员、消防人员等组成,负责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3.医疗救护组:由本行医务室人员或联系外部医疗机构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4.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财务会计部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以及应急资金的保障等工作。
5.信息联络组:由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联络沟通,及时收集、传递和发布事件信息。
6.调查处理组:由风险管理部、安全保卫部门等人员组成,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原因、损失等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处理意见。
各工作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安全保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包括门禁制度、值班制度、巡逻制度、金库管理制度、枪支弹药管理制度等,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规范操作流程。
2.安全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完善营业场所、自助设备、金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设施,包括监控设备、报警设备、防弹玻璃、防尾随联动门等,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3.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安全保卫知识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对营业场所、自助设备、金库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收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可能引发安全保卫突发事件的信息,包括内部监控系统、报警设备、员工报告、群众举报、媒体报道等。
2.预警信息分析: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判断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3.预警级别划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黄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蓝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4.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预警级别,通过内部办公系统、短信平台、电话等方式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做好记录。
四、应急处置
(一)突发事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