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pdf
95202410
第卷第期年月
“新质生产力与体制机制改革”专题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关系*
12
■杨宜勇黄燕芬
1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
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目的/意义]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最新要
求,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是培育和发展好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前提。[方法/过程]本文从底层逻辑视角,深入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
产力的关系。并且十分注重连接两者的新型生产关系和全要素生产力两个中间变量的客观作用。[结果/
结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呼唤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旨在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任务十分艰巨。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全要素生产率
分类号:D61;F124
DOI:10.19318/ki.issn.2096-1634.2024.05.04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在行动上,并且要建立好长效机制。党的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工具。进一步全
力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十分紧
组成部分,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非密的逻辑关系。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
常紧密的逻辑联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动社会进步、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全面深化
要创新驱动,而体制机制创新则是实现创新驱动改革,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
的重要保障。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破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激发创而新质生产力的“新”集中体现为劳动者、劳动
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另对象、劳动工具和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的突破与
一方面,健全因地制宜的体制机制,意味着战略创新;新型生产关系逐渐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谋划和政策制定将更加注重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要内容,有利于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次,
为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精对于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而言,其高品
准的政策支持。这种政策引导有助于优化资源配质、高科技、高效能为鲜明特色,需要在科技创新、
置,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持续迭代。而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23ZDA09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前所长,E-mail:yangyiyong@;黄燕芬,
通信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E-mail:huangyf@。
14
杨宜勇,黄燕芬.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4,9(5):
14-18.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为这些方面提供更为宽松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已
的环境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新质生产经超越了边境控制线,形成了世界性的供应链、
力的快速发展。第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三是信息技术、大数
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