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创业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Entrepreneurship
学分:3
学时:48
先修课程: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授课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第6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把创业和自我雇佣作为职业选择;帮助学生掌握创办和经营中小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够胜任中小企业中的工作岗位或者在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自我雇佣。具体来说,拟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创业过程模型、创业机会的来源及识别方法、资源整合、创业融资、创业团队的组建、商业模式的构建、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新企业的成立与生存成长及管理等专业知识。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方面。构建与提升学生团队组建及管理、融资、营销、计划、文字表达、信息收集及整理、演讲等专业能力。
课程目标3: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及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诚信可靠负责、抗压等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1-2合作敬业诚信廉洁的职业操守
课程目标3
H
指标点1-3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为人做事品格
课程目标3
H
指标点3-1战略规划能力
课程目标1、2
H
指标点4-2资源整合能力
课程目标1、2
H
指标点4-4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目标1、2
H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创业管理导论
了解创业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并大致了解创业领域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
4
课堂讲授
课程目标1、3
2
创业者
掌握创业者具有的一般性格特征;了解从情商、财商、智商、逆商几个维度对创业者的培养
4
案例教学、情境参与
课程目标2
3
创业过程原理
掌握蒂蒙斯的创业过程模型
2
学生参与、教师讲授
课程目标1
4
创业机会
了解创业机会的含义、来源、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掌握创业机会的识别方法
4
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1
5
商业模式
了解商业模式的含义,掌握商业模式的九大组成要素
2
启发式教学
课程目标1
6
资源
掌握创业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方法,以及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时需考虑的因素、融资过程
6
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1、2
7
创业团队
了解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掌握创业团队组建时需关注的问题
2
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1
8
创业计划书
了解创业计划书的作用,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写作规范、创业分析的理论、方法、工具
6
结合范例讲授
课程目标1、2
9
新企业的成立
了解新企业可注册的形式及需关注的法律问题;了解选址的重要性,掌握选址需关注的因素;了解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模式
2
结合案例、教师讲授
课程目标1
10
新企业生存
了解新企业生存的紧迫性及新企业为什么容易夭折,掌握新企业生存需构建哪些合法性,掌握新企业营销相关理论
2
结合案例、教师讲授
课程目标1
11
新企业的成长
掌握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成长的保障,了解企业的传承的形式与继承人培养
2
教师讲授
课程目标1
12
企业管理
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了解采购与生产、存储管理与财务管理核心知识
2
教师讲授
课程目标1
13
创业计划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创业计划,老师及听众点评
8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课程目标
14
课程总结
总结课程
2
结合学生总结讲授
课程目标2
合计
48
四、课程教学方法
集中讲授:课程将主要以集中讲授的形式进行。
参与式教学:课程将根据所讲授的内容事先布置课前作业及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教学:课程将收集整理创业案例,结合案例讲授课程知识点。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布置作业及课堂提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及回答。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学期过程(包含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作业占45%、课堂表现占15%、期末考试占4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平时作业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课程目标4(分值)
合计
1
作业1
3
3
4
10
2
作业2
10
5
5
20
3
作业3
3
3
4
10
4
课堂表现
7
8
15
5
期末考试
25
10
10
45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46
28
26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作业
40
1、站在为我国创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