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2T 3358-2018 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16约4.3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5.020.20

65.020.20

B05

B05

备案号:58094-2018

江苏省地

DB32

方标准

DB32/T3358—2018

ICS

ICS

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Technical

TechnicalregulationfortissuecultureofLycorisradiata

2018-2-10发布2018-3-10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I

DB32/T335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仁、江玉梅、贺佳、徐晟、李晓丹、李宜奎、夏冰、彭峰。

1

DB32/T3358—2018

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花石蒜(Lycorisradiata)外植体采集与处理、培养基配置、外植体接种、组织培养、炼苗移栽、移栽苗管理和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红花石蒜组培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外植体采集与处理

3.1外植体采集

3.1.1在3月~10月选择晴天的天气,采集表面无损的鳞茎作为外植体。

3.1.2将红花石蒜周围约30cm的土壤挖开,用手刨出鳞茎球,拨掉球茎所带的泥土。采集完球茎后,覆土填平。

3.2外植体处理

3.3.1剪去红花石蒜鳞茎球根部,剥去外层鳞茎片,带鳞茎盘切成长为2cm~3cm的鳞茎片,放入烧杯中用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然后流水冲洗1h~2h,最后用蒸馏水冲洗,转至超净工作台。

3.3.2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配制好的75%乙醇浸泡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3次。

3.3.3配制终浓度为1%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用其浸泡材料3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6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备用。

4培养基配制

4.1MS培养基母液配制

4.1.1制作培养基前需先配制培养基母液,MS培养基母液配制比例参见附录A。

4.1.2母液配制应用蒸馏水。

4.1.3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每个组分单独溶解,避免沉淀发生。

2

DB32/T3358—2018

4.1.4配制后的母液应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微量元素母液用棕色瓶盛装保存,母液配制后应及时使用,贮存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4.1.5母液容器上应贴好标签,注明名称、配制日期,发现母液中有沉淀或絮状物出现应停止使用。

4.2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配制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的配制浓度为0.5mg/mL,其配制方法参见附录B。母液配制好后滤膜过滤除菌,滤液贴好标签并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期不超过3个月。

4.3培养基选择

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2mg/L;增殖培养基:MS+6-BA5.0mg/L+2,4-D1.0mg/L+NAA0.5mg/L;生根培养基:MS+IBA1.0mg/L。

4.4培养基制作

4.4.1准备好配制容器(1L烧杯、玻璃棒和量筒)、蒸馏水、琼脂粉、蔗糖和各类母液等。

4.4.2先用烧杯盛有少量蒸馏水,参考用量参见附表A。

4.4.3按蔗糖浓度30g/L计算用量,称量后用蒸馏水溶解,然后用容量瓶定容。

4.4.4根据培养基的选择加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pH计测试酸碱度,调节pH值至

5.6~5.8。

4.4.5将称量好的琼脂粉(6g/L~7g/L)加入烧杯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4.4.6分装时,不应将培养基倾倒在培养瓶瓶口。分装后立即用瓶盖盖上,并旋紧。

4.5培养基灭菌

4.5.1将分装好的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打开冷凝阀,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当气压达到0.1Mpa、温度升至121℃时开始计时,保持温度并进行压力灭菌20min。

4.5.2关闭灭菌锅电源,以慢排方式排放热气。待灭菌锅内的气压表指针降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