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七年级下册必备篇目》真题汇编.docx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七年级下册必备篇目》真题汇编
一、综合默写
1.(23-24七年级上·北京·期末)默写。
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中;它在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相思里;它在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的牵挂中;它在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中。
2.(23-24七年级上·北京·期末)默写。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一句话对比别人和颜回,告诉我们修身要经受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
3.(23-24七年级上·北京东城·期末)默写。(前5个小题任选三题作答,第6小题必做。所有试题须按顺序作答。)
(1),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不必说,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秋景的一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4.(23-24七年级上·北京丰台·期末)默写。
①乡书何处达?。(《次北固山下》)
②《<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学思结合的语句是:“,。”
③秋天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思。刘禹锡《秋词》中的“,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豪壮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了无尽的思念。请你再写出两句跟秋天有关的诗句:“,。”
5.(23-24七年级上·北京门头沟·期末)默写。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孔子终生爱学习,并时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请你写出他关于论述学习的语句;。(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6.(23-24七年级上·重庆奉节·期末)古诗文积累。
(1)故乡是根脉,是深厚的爱的起源。诗人将心头翻腾起的对于故乡的真挚情思诉诸笔端。仕宦远游,王湾遥想“海日生残夜,①”(《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痛感“古道西风瘦马。②,③”(《天净沙?秋思》),李商隐期待“④,却话巴山夜雨时”;戍边征战,岑参吟咏“⑤,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惆怅,李益抒写“不知何处吹芦管,⑥”(《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苍凉。一篇篇满怀赤诚之作成为了中国人胸前的朱砂痣、内心的白月光,挥之不去。
(2)不同的表达,同样的美感。面对秋景,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言秋之悲凉;而刘禹锡的《秋词》直言“⑦,⑧”,一扫悲秋心绪。对于友人,李白既有“夜发清溪向三峡,⑨”(《峨眉山月歌》)的追寻,也有“我寄愁心与明月,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牵念。
7.(23-24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下面是古文组的学习感悟,请补写出空缺部分。(任选8空作答)
(1)雨寄诗情。“,吹面不寒杨柳风”,和风细雨给予诗人春日远足的惬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夏烟雨显出湖面迷蒙苍茫的奇妙;“,巴山夜雨涨秋池”,连绵秋雨抒写李商隐思念亲人的凄苦:“,铁马冰河入梦来”,冬夜风雨寄托陆游忧国忧民的悲壮。
(2)景寓愁情。“乡书何处达?”,北归的大雁寄托绵绵不绝的游子之思;“杨花落尽子规啼,”,飘零的杨花寄寓李白对友人的忧思之情:“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触发了浓重悲哀的羁旅之意:“,一夜征人尽望乡”,陡然的笛声蔓延成凄凉幽怨的征夫之泪。
(3)换个视角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自古逢秋悲寂寥,